蒙泉清彻底,更不著纤尘。
滕阁曾逢月,花屏又遇春。
采芹尊秀士,拔薤抑强民。
祇恐芝泥召,催归侍紫宸。
蒙泉清彻底,更不著纤尘。
滕阁曾逢月,花屏又遇春。
采芹尊秀士,拔薤抑强民。
祇恐芝泥召,催归侍紫宸。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呈许使君(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情操。
“蒙泉清彻底,更不著纤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泉涌流、水质纯净无比的画面,连细小的尘埃都不曾沾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心灵之泉的追求和向往,即希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像泉水一样清澈见底,不受外界污染。
“滕阁曾逢月,花屏又遇春。”这里借用了月下之约和花前之会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作者通过与月亮的相遇和在花开之际重逢旧友的情景,传递了一种淡然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采芹尊秀士,拔薤抑强民。”这两句则是以植物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的选拔和社会阶层的态度。采集野草(采芹)象征着对优秀人物的尊崇,而拔除蓬草(拔薤)则意味着抑制那些暴戾之人。在这里,杨公远展示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观,即选拔贤能、抑制暴政。
“祇恐芝泥召,催归侍紫宸。”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被征召回朝廷担任官职的担忧。芝草和泥土在古代常用来比喻皇帝的恩泽,而“侍紫宸”则指的是侍奉在宫中的皇帝。在这里,杨公远流露出一种对权力中心的矛盾情感,一方面有着仕途上的召唤,另一方面又担心不能再享受清净的隐居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世界的追求。
杜陵际丧乱,每饭不忘君。
许身稷与契,世尤骇其言。
岂知此老胸,固生忧黎元。
稷契佐唐虞,得以康斯民。
君民实一体,君仁莫不仁。
所以企中兴,恋阙心拳拳。
肃代虽孱主,西极犹自存。
陵夷逮懿昭,读史足辛酸。
岂惟冻雀悲,清流亦投渊。
群盗起如毛,什百巢与温。
所过恣屠掠,千里无人烟。
五季递兴仆,十国更剖分。
回思天宝日,何思羲皇前。
九州戴共主,继体岂皆贤。
神器要有属,自然息闇干。
《风》《骚》本忠爱,千载思灵均。
杨墨无君父,率兽终食人。
民彝既泯乱,天道无幸全。
此语非臆造,吾闻自船山。
读书不能救奇穷,旁人劝我学老农。
识字不能免愁苦,旁人劝我学良贾。
秉耒不知耘与耕,据算不知亏与盈,学农学贾皆无成。
如此迂腐君莫笑,富贵从来难逆料。
力田农,虽可为,水旱毕竟随天时。
居奇贾,虽可作,慢藏亦恐遭奇祸。
不如潜心经济与文章,始则困兮终则昌。
寸心天万世,六合清明开。
风云积时代,日月相往来。
地维隆西北,万里山横排。
中突一华起,浑抱洪濛胎。
河水昆仑顶,毕气吞江淮。
方海司出纳,全脉为之回。
士不遇三代,贤愚齐尘埃。
反望古制复,假手凡庸才。
清时召不起,老病完形骸。
冬青屡相识,夜哭臣麻鞋。
凄凄春雨苑,猎猎秋风台。
匹马倦天下,著书空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