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能救奇穷,旁人劝我学老农。
识字不能免愁苦,旁人劝我学良贾。
秉耒不知耘与耕,据算不知亏与盈,学农学贾皆无成。
如此迂腐君莫笑,富贵从来难逆料。
力田农,虽可为,水旱毕竟随天时。
居奇贾,虽可作,慢藏亦恐遭奇祸。
不如潜心经济与文章,始则困兮终则昌。
读书不能救奇穷,旁人劝我学老农。
识字不能免愁苦,旁人劝我学良贾。
秉耒不知耘与耕,据算不知亏与盈,学农学贾皆无成。
如此迂腐君莫笑,富贵从来难逆料。
力田农,虽可为,水旱毕竟随天时。
居奇贾,虽可作,慢藏亦恐遭奇祸。
不如潜心经济与文章,始则困兮终则昌。
这首清代诗人陈作霖的《放歌(其四)》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贾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读书、务农和经商的困境,揭示出看似稳定的职业实则充满变数的道理。
首句“读书不能救奇穷”表明知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贫困问题,接着“识字不能免愁苦”进一步强调即使有学问,也无法完全避免人生的艰辛。诗人通过旁人的劝说,展示了农夫和商人的生活状态:“秉耒不知耘与耕”、“据算不知亏与盈”,暗示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商人的风险难以预测。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否定这些职业,而是认为“富贵从来难逆料”,暗示命运多舛,即使是努力耕田或精明经商,也难以保证最终的富贵。他提出“不如潜心经济与文章”,即投身于实际事务和文学创作,虽然起初可能困顿,但最终可能会迎来繁荣昌盛。
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起伏和选择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个人价值实现的独特见解。
苍松在山自奇古,灌木翳之人不惊。
忽然图向堂上壁,满坐叹息长风生。
交柯崛走森昼晦,其下将疑鬼神会。
雾雨寒霏虎豹毛,雷霆怒拆蛟鼍背。
乃知巨笔老且神,力斡造化雄千钧。
皇天不夭栋梁具,后土潜回霜雪春。
尔松已为人爱惜,见尔为尔生颜色。
山中岂无材木倚绝壁,未逢匠石嗟何益。
天王小精庐,山角临城闉。
古称藩服雄,毕境环相陈。
塔影六七枝,瓦缝千万鳞。
烟明南台树,潮壮方山津。
老僧肯前揖,似余异人人。
指点壁间画,修庑行逡巡。
观音大自在,维摩妙悲颦。
苍然古木阴,寒山砦可亲。
版扉几尊者,一一皆风神。
老僧太息言,劫馀偶遗珍。
从今几年算,此壁终成尘。
余笑谓老僧,子意亦良勤。
适见俄已失,当悟无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