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月色清如水,天静无风尘不起。
移酒近花坐明月,画烛横斜插花里。
月寒烛艳花淡薄,意思相疑不相似。
一下一高总能见,半白半红浑可喜。
时有幽香闇着人,更分疏影低临水。
密如云雾即成阴,团作珠玑看结子。
异时尚拟与君醉,景物更作今日比。
富贵功名是底物,人生百年行乐耳。
夜凉月色清如水,天静无风尘不起。
移酒近花坐明月,画烛横斜插花里。
月寒烛艳花淡薄,意思相疑不相似。
一下一高总能见,半白半红浑可喜。
时有幽香闇着人,更分疏影低临水。
密如云雾即成阴,团作珠玑看结子。
异时尚拟与君醉,景物更作今日比。
富贵功名是底物,人生百年行乐耳。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饮酒赏花的雅致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生活情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夜晚的清凉、月色的清澈、花香的幽远、烛光的明亮以及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意境。
首句“夜凉月色清如水”,以“如水”比喻月色的清澈,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调。接着,“天静无风尘不起”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纯净与和谐,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移酒近花坐明月,画烛横斜插花里”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活动的情景。在月光的照耀下,人们移酒近花,席地而坐,享受着月夜的美好时光。画烛的光影与花朵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层次感。
“月寒烛艳花淡薄,意思相疑不相似”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月色的寒冷与烛光的艳丽、花朵的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微妙的情绪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一下一高总能见,半白半红浑可喜”描述了花树高低错落的形态之美,以及花朵颜色的多样性和和谐性,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时有幽香闇着人,更分疏影低临水”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幽香的飘散、疏影的投射,以及水面上的倒影,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夜晚的神秘与美丽。
“密如云雾即成阴,团作珠玑看结子”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花朵的密集比作云雾形成的阴影,将果实的圆润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繁茂和果实的诱人,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最后,“异时尚拟与君醉,景物更作今日比”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同时也对当前景物给予了高度评价,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赏花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浩露烟壒尽,月光閒有馀。
松篁细阴影,重以帘牖疏。
泛览星粲粲,轻河悠碧虚。
纤云不成叶,脉脉风丝舒。
丹灶炽东序,烧香罗玉书。
飘飘魂神举,若骖鸾鹤舆。
感念夙昔意,华尚簪与裾。
簪裾讵几许,累创吞钩鱼。
今闻馨香道,一以悟臭帤。
悟觉誓不惑,永抱胎仙居。
昼夜欣所适,安知岁云除。
行行二三友,君怀复何如。
喜闻韩古调,兼爱近诗篇。
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
高疏明月下,细腻早春前。
花态繁于绮,闺情软似绵。
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禅。
欲得人人伏,能教面面全。
延之苦拘检,摩诘好因缘。
七字排居敬,千词敌乐天。
殷勤闲太祝,好去老通川。
莫漫裁章句,须饶紫禁仙。
忆昔西河县下时,青山憔悴宦名卑。
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
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
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