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黔娄已逼真,他年谁解传寒贫。
曾供天老书题目,空守将军醉告身。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绝白头新。
痴儿浪下庞公拜,许作樽前问字人。
老学黔娄已逼真,他年谁解传寒贫。
曾供天老书题目,空守将军醉告身。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绝白头新。
痴儿浪下庞公拜,许作樽前问字人。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和桃巷吏部用鄙韵三首(其三)》。诗中以黔娄为喻,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坚守与对友情的珍视。黔娄是古代著名的隐士,以生活简朴、品德高尚著称。诗人通过“老学黔娄已逼真”一句,表明自己追求的是一种接近黔娄精神的生活态度,即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接着,“他年谁解传寒贫”一句,表达了对后世理解自己生活选择的期待与忧虑。诗人担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能难以被世人理解和传承,流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曾供天老书题目,空守将军醉告身”两句,运用了典故,暗示自己虽曾有过追求功名的时刻,但最终选择了归隐或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这里“天老”和“将军”可能是诗人自指或借代,而“书题目”和“醉告身”则分别代表了功名的追求和放弃。
“山似友于青眼在,世多交绝白头新”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山峦仿佛是忠诚的朋友,始终如一地陪伴着诗人,而世间的交情却因种种原因而变得稀少,甚至断绝。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新交朋友的期待,希望能在白发苍苍之时,还能找到知音。
最后,“痴儿浪下庞公拜,许作樽前问字人”两句,以庞公的故事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愿意像庞公一样,成为他人请教学问、探讨人生的对象。这里“痴儿”可能是指那些追逐功名利禄的人,而诗人则自视为能够提供精神慰藉和知识交流的“问字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选择、友情、世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戚戚彼何人,明眸利于月。
啼妆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良人去淄右,镜破金簪折。
空藏兰蕙心,不忍琴中说。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