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牧》
《归牧》全文
明 / 谢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石桥流水月娟娟,自放红林不记年。

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

秋云半湿衣垂骭,野曲横吹笛在肩。

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

(0)
鉴赏

这首《归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乡村晚归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首先,“石桥流水月娟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石桥横跨于潺潺流水之上,月光洒落,如银似练,映照着清澈的水面,形成一幅美丽的月下景象。这句诗通过“娟娟”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柔和、细腻的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接着,“自放红林不记年”,诗人将目光转向远处的红树林,似乎在说这些树木自由生长,岁月流转,它们却无从知晓。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红树林以生命,表达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绵延六七里的村庄中,几头黄牛在细雨中悠闲地吃草,牧童们三三两两地在绿草丛中嬉戏,烟雾缭绕,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通过“黄犊”、“牧竖”、“绿莎烟”等意象,诗人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秋云半湿衣垂骭,野曲横吹笛在肩”,这两句描绘了牧童归家途中的情景。秋云轻拂,湿润了牧童的衣服,他垂下裤脚,一边行走,一边肩上挂着笛子,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散,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诗意。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体现了牧童的纯真与快乐。

最后,“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墓地,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宿。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也流露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牧童的归途显得更加深沉与意味深长。

整体而言,《归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命和归宿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作者介绍

谢瑾
朝代:明

猜你喜欢

经高凉寄题李曰辅山亭用吴川楼先生韵·其三

地旷宜邀月,楼高可摘星。

海通天外白,山入户来青。

花木釐新谱,禽鱼续旧经。

三桥频立马,注目想嵬亭。

(0)

署中病怀示王尧韭·其一

拙宦成何补,羁栖病转淹。

炕衣防湿壁,晒帙向晴檐。

海鸟时窥牖,崖蜂故坠帘。

空阶行药遍,嫩草正廉纤。

(0)

雨夜·其六

昨有传来信,江关弄甲兵。

人皆数粒粟,野有揭竿行。

夜梦亲儿女,乡书隔友生。

南中天泽远,应不比京城。

(0)

同平子君玉玩月

中秋悬雨夕,月色可能同。

素魄微亏晕,流光澹写空。

连溪蘸一碧,鉴叶皎千丛。

清景谁延赏,高台习习风。

(0)

舟次螺江始闻萧伯玉大行奉使还里不及造访怅然有寄

千里劳书问,经途窅不闻。

谁云衣带水,能隔往来云。

清月犹悬梦,皇华独照君。

倚桡频欲寄,沙雁怅离群。

(0)

新宁道中·其五

翻疑川路尽,回合见江滨。

吹角牛归垄,鸣铎渡唤人。

山光晴冉冉,潭照碧粼粼。

且复随流去,征途休问津。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