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太白殁,六艺已消歇。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天宝太白殁,六艺已消歇。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读张碧集》。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与文学传承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赞美之情。
"天宝太白殁,六艺已消歇。" 这两句开篇提到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即“太白”),以及他去世后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传统文化艺术的衰败。这是对过去辉煌文化的怀念和对现实文化衰退的感慨。
"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国家文化根源的重要性,以及这种文化传承被破坏、君主恩泽耗尽的情形。这里的“国风”指的是深植于民间的文化精神,而“王泽”则是指皇家的恩惠与教化。
"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传承的渴望和重视。他希望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重新获得生命,即使是在当时已经失落的情况下,也应确保其价值不被忽略。
"下笔證兴亡,陈词备风骨。" 这两句则是对诗人创作态度的肯定,认为好的文学作品能够记录历史的兴衰变化,并且保持着坚实的艺术风格和骨干。
"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高洁而宁静的画面,诗人在深秋时节多次弹奏琴瑟,背景是一轮清澈的月亮。这是对文学生活和艺术境界的一种向往。
最后两句"谁作采诗官,忍之不挥发。" 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成为选拔优秀诗歌的官员的渴望,并且这种愿望强烈到难以压抑,想要尽情地展现才华。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李白等古代文化艺术的怀念,以及对文学传承和文化价值的重视,表达了诗人对于文艺复兴和保持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切希望。
自吹箫伴去,还再住、列仙儒。
想瑶草呼龙,梅花待鹤,诗鬓慵梳。
平生爱寻先隐,冷襟怀、要与俗人疏。
可惜风骚零落,而今才到清都。漫郎曾赋石鱼湖。
流水绕阶除。剩一片涓涓,断云新柳,照影荒渠。
宫奁已销馀艳,觅彩毫、何处写黄图。
说与游人记得,羽觞泛也应无。
生绡画出江南梦,而今果饶归兴。
绿拗盈阶,红尖照水,徬佛图中风景。烟霏雪凝。
看水色茶香,故山都胜。
只是风前,鬓丝换却旧时影。
相看共有茶癖,记轻风细雨,催唤烟艇。
秘色窑边,长生瓢畔,细和昌黎石鼎。头网八饼。
怕题起前尘,便劳追省。悟到无言,听流云出岭。
绿随青瞳,好眉华发,八公推尔年尊。
膝下公沙龙子,一一多孙。
一百春秋又五,奇龄好,天与东园。
东方妾,大小鸳鸯。蚌胎新产珠媛。
凝脂滑肤作枕,与辟寒燕玉,日夜春温。
玉女明星浆水,两乳相喷。
不使张苍齿落,多饮取、孩笑同喧。
茶枝杖,扶过花村,寿星人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