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淡红梅》
《点绛唇.淡红梅》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背有微红,绛桃一半为根蒂。幼姿偏丽。

种得才三岁。漏泄年光,心吐香难制。花虽细。

弄人多计。不惜胭脂泪。

(0)
鉴赏

这首《点绛唇·淡红梅》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幅淡红梅花的生动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娇美与生机。

“背有微红,绛桃一半为根蒂。” 开篇即以“微红”、“绛桃”描绘了梅花的色泽,仿佛在说,梅花的背面略带一抹淡淡的红色,如同成熟的桃子一般,为根蒂增添了色彩。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梅花与桃子相比较,既突出了梅花的颜色特点,又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

“幼姿偏丽。种得才三岁。” 接着,诗人赞美梅花的幼小姿态却异常美丽,仅仅生长了三年便展现出非凡的魅力。这不仅是对梅花生长速度的赞叹,也是对其生命力顽强的肯定,暗示了即使是在短暂的生命中也能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

“漏泄年光,心吐香难制。”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特性。梅花在春天到来之际,似乎能提前感知到季节的变化,透露出春的气息。同时,它的心中蕴含着浓郁的香气,难以被外界所抑制。这里的“漏泄年光”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梅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而“心吐香难制”则表达了梅花香气四溢、无法阻挡的特质,让人感受到其内在的活力与魅力。

“花虽细。弄人多计。不惜胭脂泪。” 最后,诗人以“花虽细”强调梅花虽然花朵细小,但其对人的吸引力却是巨大的。“弄人多计”则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如何巧妙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倾倒。“不惜胭脂泪”则是对梅花不畏艰难、勇敢绽放的精神的赞颂,即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梅花也不惜一切代价,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点绛唇·淡红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生机,更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宋元献公挽辞三首·其三

昔侍从容论,犹能记绪馀。

精深义山句,妙绝漆园书。

顾钝尝加砺,怜枯每借嘘。

霜风国西路,挥涕洒灵车。

(0)

初伏后偶书呈抑之

炎天三伏经初伏,火烈石焚疑此时。

钩带已逢瓜入座,扶疏还爱树成帷。

良田广宅富家事,万壑千岩逋客期。

顾念宿心俱未适,但惭种种鬓垂丝。

(0)

万艘潭

私船官运斗纵横,殖货交通绕近城。

灯火夜凉人未散,古潭宜复万艘名。

(0)

送禅师广教赴衢南禅

到日参徒耳目新,桃花一笑已中春。

吾今告老还家近,亦作柯峰自在人。

(0)

赠五岳观王道士二首·其一

解蜀归吴十月行,出门无计别青城。

凭师为上希夷殿,稽首烧香道姓名。

(0)

次韵叶纾太博惠砚二首·其二

多谢君诗重见珍,砚从黟水濯来新。

持当夏昼南窗看,玉发光辉冷照人。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