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陪驸马沐公襄城伯李公礼部尚书张公等九日同登雨花台》
《陪驸马沐公襄城伯李公礼部尚书张公等九日同登雨花台》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

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

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陈琏陪同多位贵族及官员在雨花台登高赏景的情景。雨花台位于京城北部,是诗人常去登高的地方。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雨花台的自然美景。

首联“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点明地点与传统习俗,雨花台作为登高之地,年复一年,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场所。

颔联“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场景:在松树下煮茶,石鼎为器,竹林旁举杯饮酒,琼杯盛满美酒。这一细节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颈联“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以“塞鸿”(北方飞来的鸿雁)和“篱菊”(篱笆边的菊花)作为意象,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鸿雁南归,菊花盛开,共同迎接秋天的到来,寓意着时光流转中的美好与希望。

尾联“喜对紫金山咫尺,五云缭绕护蓬莱”,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紫金山近在咫尺,五彩祥云环绕,仿佛守护着仙境蓬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心旷神怡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明代文人雅士在雨花台登高赏景时的悠闲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赠鹭

雪衣飞去莫匆匆,小住滩前伴钓篷。

禹庙兰亭三十里,相逢多在暮烟中。

(0)

秋晚四首·其四

竹竿坡面老别驾,饭颗山头瘦拾遗。

自古诗人例如此,放翁穷死未须悲。

(0)

秋夜读书戏作

别驾生涯似蠹鱼,简编垂老未相疏。

也知赋得寒儒分,五十灯前见细书。

(0)

春晚感事二首·其二

寒食梁州十万家,鞦韆蹴鞠尚豪华。

犊车轣辘归城晚,争碾平芜入乱花。

(0)

祈雨二首·其一

折腰为米颜常腼,负耒躬耕意自甘。

积谷千牛多骨相,年年祷雨到云庵。

(0)

昔从戎南郑日范西叔为予书小卧屏今三十有八年矣怅然有怀

梁州风月今何在,每忆朋俦泪溅裾。

戎幕已如它世事,素屏犹对故人书。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