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恢善事母,宛在霸陵山。
圭峰作瑶台,松际梳雪鬟。
贤母教令子,谋道不敢閒。
米从仲由负,衣待伯瑜斑。
四十犹悬干禄身,岂徒笔墨养慈亲。
只今未老居东海,还傍麻姑理钓纶。
高恢善事母,宛在霸陵山。
圭峰作瑶台,松际梳雪鬟。
贤母教令子,谋道不敢閒。
米从仲由负,衣待伯瑜斑。
四十犹悬干禄身,岂徒笔墨养慈亲。
只今未老居东海,还傍麻姑理钓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孝顺的儿子高生,他善待母亲,居住在霸陵山的圭峰之下,松树间仿佛是母亲的雪白发髻。母亲教导儿子追求正道,不辞辛劳。高生亲自背米给母亲,等待伯瑜的衣物,以笔墨之功供养母亲。虽已四十,仍坚持求官,非为自身,只为能更好地照顾母亲。如今虽未老,却已迁居东海边,与麻姑共理垂钓之事,生活悠然自得,充满孝心与和谐。诗人陈子升通过此诗赞美了高生对母亲的深厚孝心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社会中孝道文化的光辉。
闻君整琴待秋风,我欲从之魂梦通。
素麻髣髴苍髯翁,扬休山立崆峒东。
泪痕犹湿龙门桐,有曲无音悲天公。
猗兰未冷拘幽浓,那知斯道将遂穷。
山矸石烂冥感丛,枝蜩盘蝇迭相雄。
两耳年来怪不聪,群哇扰杂安于聋。
烦君为我调怔忡,流泉隐隐深涧中。
春温廉折各不同,声虽在指意在胸。
云飘柳絮风入松,恍然楼阁坐虚空。
伯牙所知何必钟,白鹤飞来采芹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