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对节气“立春”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到来的生机与活力。
“玉律传佳节”一句,运用了“玉律”比喻时间的准确无误,如同玉石制成的法典一般,传达出立春这一时节的重要性。接着,“青阳应此辰”则描绘了春日阳光明媚,与立春相呼应。
“土牛呈岁稔”一句,用“土牛”指代农事,表明农业生产的季节已经到来,而“綵燕表年春”则通过燕子的出现,更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写出了立春后自然界的变化。这里,“腊尽星回次”指的是岁末之际,旧年最后一颗星辰隐去,而“寒馀月建寅”则描绘了冬日余寒未消,新月初升的情景。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两句,是对春天美丽景色的赞叹。春风拂过,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而远处的云朵也呈现出新的模样。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则描绘了冰雪融化,河水解冻,鱼儿在水中活跃起来的情景。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画面。
最后,“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春天万物复苏之际,梅花和柳树都已露出新绿,而诗人却偏偏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深切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日世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汉家征百越,落地丧貔貅。
大野朱旗没,长江赤血流。
鬼神寻覆族,宫庙变荒丘。
唯有朝台月,千年照戍楼。
从来多远思,尤向静中生。
所以令心苦,还应是骨清。
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积此风流事,争无后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