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不耐事,逃尧独参寥。
行至箕山下,盈耳康衢谣。
谓此污我耳,临流洗尘嚣。
水中见日驭,劳苦如尧朝。
尧天接山际,尧云抹山椒。
谁云能避世,处处悉逢尧。
许由不耐事,逃尧独参寥。
行至箕山下,盈耳康衢谣。
谓此污我耳,临流洗尘嚣。
水中见日驭,劳苦如尧朝。
尧天接山际,尧云抹山椒。
谁云能避世,处处悉逢尧。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吕祖谦所作,名为《许由》。诗中通过对古代隐士许由的想象,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不满和逃避之意。
"许由不耐事,逃尧独参寥。" 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主旨,许由厌倦于尘世间的是非成败,不愿再参与其中,遂选择隐居,以求心灵的独立和自由。
"行至箕山下,盈耳康衢谣。" 隐士到达箕山之下,却发现连这里也充斥着世俗的声音,这些喧嚣与他期望的清净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谓此污我耳,临流洗尘嚣。" 对于这些干扰心灵的声音,诗人感到厌烦,希望能够通过水边的寂静来洗涤这些世俗的喧哗。
"水中见日驭,劳苦如尧朝。" 诗人在水中观察到日影的变幻,不禁感慨,觉得就连这自然之景也无法摆脱古代帝王尧的影子,暗示即使是自然界,也难以完全逃离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尧天接山际,尧云抹山椒。" 这两句通过对尧天、尧云与山脉相连绵的描写,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真正摆脱“尧”的象征意义,即历史和社会的纠缠。
"谁云能避世,处处悉逢尧。" 最后两句总结全诗,以反问的形式指出,无论隐士如何逃避,最终还是会在每一个角落遇见“尧”的影子,表达了对于彻底逃离尘世的无奈和深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许由隐逸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相互影响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人对于隐逸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