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当年重武文,柳营韬略孰同群。
名播中外扬三殿,威遏鲸鲵震六军。
宴锡九重恩浩荡,醉酣三爵坐氤氲。
何人缓带当樽俎,彝鼎重看勒巨勋。
圣主当年重武文,柳营韬略孰同群。
名播中外扬三殿,威遏鲸鲵震六军。
宴锡九重恩浩荡,醉酣三爵坐氤氲。
何人缓带当樽俎,彝鼎重看勒巨勋。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展示了君主的权威与恩惠。开篇“圣主当年重武文”表明君主在位时期重视武备和文化教育,"柳营韬略孰同群"则透露出军中严谨的纪律,仿佛每个人都能掌握重要的战略秘密。"名播中外扬三殿"指的是君主的威名远扬,不仅国内尊崇,连国外也传颂着他的英明;"威遏鲸鲵震六军"则形象地表达了君主的权力如同惊涛骇浪一般,能让所有的武装力量都为之震慑。
接着,"宴锡九重恩浩荡"描绘了一场在皇宫深处举行的盛大宴会,君主对臣子们恩泽如海;"醉酣三爵坐氤氲"则展现了宴席上的和谐气氛,宾客尽欢。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君主的盛德,更传递了一种祥和安宁的时代氛围。
最后两句"何人缓带当樽俎,彝鼎重看勒巨勋"画面感极强,似乎有位宾客在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美酒佳肴,他不紧不慢地解开束缚,仿佛是宴会的主角。"彝鼎重看勒巨勋"则可能暗示着这场宴会中展出的珍贵器物,或许是皇室的传家宝藏,被精心摆放在宴席之上供宾客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君主权威、恩惠与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统治者如何以文化和武力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强大而又祥和的国家形象。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