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西望尽峰峦,雪后山容更改观。
玉树高擎破空碧,晶屏遥列逼人寒。
光迎晓日浮岚湿,色混晴云擘絮残。
此境虽非真面目,也能爽气豁眉端。
燕城西望尽峰峦,雪后山容更改观。
玉树高擎破空碧,晶屏遥列逼人寒。
光迎晓日浮岚湿,色混晴云擘絮残。
此境虽非真面目,也能爽气豁眉端。
这首清代诗人吉明的《雪后望西山》描绘了燕城雪后的山景,展现出别样的韵味。首句“燕城西望尽峰峦”点出观察地点和对象,暗示了诗人远眺的视野开阔。接下来的“雪后山容更改观”强调了雪后的山景焕然一新,更具吸引力。
“玉树高擎破空碧”运用比喻,将雪后的山峦比作玉树,形象地描绘出山峰在蓝天映衬下的挺拔与清澈。“晶屏遥列逼人寒”则进一步刻画了雪山的晶莹剔透,仿佛一幅冷峻而迷人的画卷,引人入胜。
“光迎晓日浮岚湿”描绘了朝阳初升时,山间的雾气与阳光交织的景象,湿润而富有生机。“色混晴云擘絮残”则通过比喻,将晴空白云比作撕裂的棉絮,形象地展现了天空的动态之美。
最后两句“此境虽非真面目,也能爽气豁眉端”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赏,认为尽管这不是真实的山川面貌,但它带来的清新之气却足以让人心情舒畅,精神为之一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西山的壮丽景色,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欣赏。
散步芳堤上,如簧乍弄声。
初闻未惯耳,徐绎颇含情。
好雨无逾节,知时逮化生。
豳风曾叶什,月令善窥衡。
但鼓胁为响,宁腾口浪鸣。
以旁真是别,虽噪不离清。
骆咏且须待,江脩信致精。
寒蝉何足取,即事慎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