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名山一再登,白头犹伴昔时僧。
烟和古寺松花落,日淡长林鹤唳清。
绿护云深频在望,白龙泉渺独含情。
坐忘潭影心同寂,尽把投閒悟佛经。
廿载名山一再登,白头犹伴昔时僧。
烟和古寺松花落,日淡长林鹤唳清。
绿护云深频在望,白龙泉渺独含情。
坐忘潭影心同寂,尽把投閒悟佛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登名山圭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首联“廿载名山一再登,白头犹伴昔时僧”点明了诗人与山的深厚渊源,以及他与僧侣之间的长久友谊,白头偕老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不变的友情。
颔联“烟和古寺松花落,日淡长林鹤唳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景色,烟雾缭绕的古寺、飘落的松花、淡照的日光、长林中的鹤唳,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之美。
颈联“绿护云深频在望,白龙泉渺独含情”进一步深化了对山中景物的描写,绿树环绕,云雾缭绕,白龙泉水清澈见底,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内心的宁静。
尾联“坐忘潭影心同寂,尽把投閒悟佛经”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流露,坐在潭边,心随潭影一同沉静,沉浸在对佛理的思考之中,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解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圭峰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与智慧的禅宗思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
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婆娑恋酒山花尽,绕缭还家水路通。
转楫拟从青草岸,吹帆犹是白蘋风。
淮边欲暝军鼙急,洛下先寒苑树空。
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江东。
落日樽前添别思,碧潭滩上荻花秋。
闻道卢明府,闲行咏洛神。
浪圆疑靥笑,波斗忆眉嚬。
蹀躞桥头马,空濛水上尘。
草芽犹犯雪,冰岸欲消春。
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
子蒙将此曲,吟似独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