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天吹角谯门断,凄音乍闻飘渺。
响接砧疏,传随箭急,还带提铃声小。严城静悄。
伴清漏铜壸,几番昏晓。
逝水年华,为谁消领旧怀抱。空街敲恨未了。
铁衣来往处,霜信偏早。
鹭堠迷烟,鸡筹唤月,那更春光不到。离情暗恼。
问挑尽残灯,送愁多少。帐底惊魂,夜长人易老。
暮天吹角谯门断,凄音乍闻飘渺。
响接砧疏,传随箭急,还带提铃声小。严城静悄。
伴清漏铜壸,几番昏晓。
逝水年华,为谁消领旧怀抱。空街敲恨未了。
铁衣来往处,霜信偏早。
鹭堠迷烟,鸡筹唤月,那更春光不到。离情暗恼。
问挑尽残灯,送愁多少。帐底惊魂,夜长人易老。
这首《齐天乐·寒柝》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寒柝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
“暮天吹角谯门断”,开篇即以“暮”字点明时间,傍晚时分,天色渐暗,角声在谯门(古代城门上的瞭望楼)中回荡,预示着夜晚的来临。这一句不仅勾勒出时间的流逝,也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凄音乍闻飘渺”,接着描述了寒柝声的突然响起,如同幽灵般在空中飘荡,给人以心灵的触动。这声音是那么的凄凉,仿佛能穿透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
“响接砧疏,传随箭急,还带提铃声小”,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寒柝声与砧声、箭声、提铃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和谐的音响效果。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晚相互呼应,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严城静悄。伴清漏铜壶,几番昏晓”,寒柝声在静谧的城中回响,伴随着铜壶滴漏的声音,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沉重。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
“逝水年华,为谁消领旧怀抱”,诗人借水的流逝象征时光的无情,表达了对岁月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空街敲恨未了”,在空旷的街道上,寒柝声似乎在敲打着诗人的心扉,表达出无尽的遗憾和思念。这种情感的强烈,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饱满。
“铁衣来往处,霜信偏早”,诗人通过描写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提前感受到的寒冷,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鹭堠迷烟,鸡筹唤月,那更春光不到”,鹭堠(指古代用来标记距离的木桩)在烟雾中若隐若现,鸡筹(鸡鸣时用来计时的工具)呼唤着月亮的出现,但春天的美景却似乎无法触及。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
“离情暗恼。问挑尽残灯,送愁多少”,诗人通过“挑尽残灯”的动作,表达了对离愁的深深困扰。在孤独的夜晚,他试图用灯光驱散心中的忧愁,但愁绪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帐底惊魂,夜长人易老”,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慨。在夜的深处,诗人的心灵被寒柝声唤醒,意识到岁月不待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整首词通过寒柝声这一意象,串联起一系列情感和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对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的世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捕捉,也反映了对社会、历史和自然的广泛思考,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
四蹄雷电去,一顾马群空。
谁能乘此物,超俗驾长风。
逸材归辔勒,岁在执徐同。
折脚铛中同淡粥,曲腰桑下把离杯。
知君不是南迁客,魑魅无情须早回。
茫茫古堪舆,何日分九州?
九州封域如许大,仅能著我胸中愁。
浇愁须是如渑酒,曲波酿尽银河流。
贮以倒海千顷黄金罍,酌以倾江万斛玻瓈舟。
天为青罗幕,月为白玉钩。
月边天孙织云锦,制成五色蒙茸裘。
披裘把酒踏月窟,长揖北斗相劝酬。
一饮一千石,一醉三千秋。
高卧五城十二楼,刚风冽冽吹酒醒,起来披发骑赤虬。
大呼洪崖拉浮丘,飞上昆崙山顶头。
下视尘寰一培塿,挥斥八极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