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寒碧露华浮,吹笛谁家客倚楼。
剪剪西风吹不断,夜阑翻入小凉州。
一林寒碧露华浮,吹笛谁家客倚楼。
剪剪西风吹不断,夜阑翻入小凉州。
这首明代诗人孙嘉绩的《闻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听笛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意境。
首句“一林寒碧露华浮”,描绘了一幅秋夜林间的景象,寒露在碧绿的树叶上轻轻浮动,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这不仅为后文的听笛场景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接着,“吹笛谁家客倚楼”一句,将读者的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物活动,仿佛在夜色中隐约可见一位客人独自倚靠在楼上,吹奏着笛子。这一画面既神秘又充满情感,引人遐想。
“剪剪西风吹不断,夜阑翻入小凉州”则进一步深化了情境。西风轻拂,似乎带着悠扬的笛声,穿越夜幕,飘向远方的“小凉州”。这里的“小凉州”并非实指,而是借用来形容笛声所带去的遥远之地,或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个理想世界。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与笛声相联系,使两者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空间感。
整体而言,《闻笛》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听笛的美妙情景,还蕴含了诗人对于孤独、思念和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九载星星复种种,投荒不死趋大梁。
西州华屋那可见,黄鹤台南堪断肠。
是身久付一蒲团,半世读书真画墁。
唤取平生三语掾,来分投老五辛盘。
犹堪白堕樽边笑,端奈红梅花底寒。
莫问侏儒饱欲死,从教霜雪映南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