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三三》
《诗偈·其一三三》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俗务不废作,内秘贪心学。

世上假名闻,超然总莫着。

息念三界空,无求出五浊。

法报皆圆满,意根成正觉。

若能如此修,轮王亦不博。

(0)
翻译
日常事务仍需处理,内心深处贪婪学习佛法。
世间虚名如浮云,超脱世俗不应执着。
放下一切念头,明白三界皆为空,不求于混浊尘世。
修行使法度和因果都达到完美,心意根部成就正等觉悟。
如能这样修炼,即使是转轮圣王也无法与之相比。
注释
俗务:日常生活琐事。
废:停止。
内秘:内心深处。
贪心:过度追求。
学:学习。
假名:虚假的名声。
闻:听闻,了解。
超然:超脱世俗。
莫:不要。
息念:放下念头。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
空:空性,无常无我。
五浊:佛教中指人间的五种污染。
法报:佛法中的因果法则。
圆满:完备,达到顶点。
意根:心意的根本。
正觉:正等觉,觉悟。
修:修炼,修行。
轮王:古印度神话中的转轮圣王。
鉴赏

这首诗作是唐代和尚庞蕴所作,属于佛教修行的诗歌。诗中传达了出世脱俗、清净心灵的宗教理念。

"俗务不废作,内秘贪心学。" 这两句表明虽然外在的俗务工作没有废弃,但内心却隐藏着对佛法的渴望和学习,这是修行者对世间名闻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佛法的向往。

"世上假名闻,超然总莫着。" 这两句则指出世间的一切名闻都是虚幻不实,作为修行者应当超脱这些世俗的束缚,不被其所牵绊。

"息念三界空, 无求出五浊。" 这里“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佛教中的宇宙观,认为所有现象都是空幻无常。而“五浊”则是指世间的五种污染(即烦恼),包括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诗中表达了通过息灭妄念,超脱三界和五浊之想。

"法报皆圆满,意根成正觉。" 这两句强调修行的成果,即佛法的果报都能圆满实现,而内心的根本(即意根)也能够达到正确的觉悟。

"若能如此修,轮王亦不博。" 最后一句表明如果能够这样修行,就连作为国王转轮的轮回生死都不再追求了,这是对佛法修行成果的极高评价。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简洁庄重的语言,展示了一种深厚的宗教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送岳彦皋湖北省亲

绣衣持节照青春,綵服趋庭溯绿津。

门吏共迎鹦鹉近,邦人争看凤雏新。

瞻乌渚屋沈吟久,驻马郊扉下问频。

出入只教都不识,每将民瘼细敷陈。

(0)

杨隐君竹所

沙西处士万修竹,渭南封君千户侯。

满院雨声风入座,拥阶寒色日如秋。

江空每恐蛟龙化,月出或看鸾凤游。

带经先生已宾客,开径取友更羊求。

(0)

题蜂雀图岩钓隐所画

我观蜂雀图,盖取封爵喻。

雀噤据高枝,蜂閒缓飞去。

矧兹风日佳,忽若岁年莫。

摇落渐复稀,荣华岂如故。

所以严滩人,千载保清素。

(0)

题东山高卧图

东山携妓嬉游日,敢意胸存万甲兵。

今日总戎真竖子,徒耽歌舞误苍生。

(0)

答胡海翁、胡宗性重谒

悠然无语眄庭柯,风雨伤春奈若何!

浮世周旋如子少,馀情流丽向人多。

好诗寄我频三诵,穷巷经年一再过。

无酒固难淹李白,空馀文燄照松萝。

(0)

暇日有怀士彦四首·其一

诚心公道宜开布,愚妇愚夫更有知。

遇事当从彝理听,操心应比孽臣危。

海翁易虑鸥飞去,卢老忘机虎卧随。

共说此君曾学道,是中滋味愿深思。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