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鼓棹正芳菲,峡里风烟庵翠微。
一线长天独鹤去,千寻峭壁老猿归。
人忘作客偏贪坐,云尽依山却倦飞。
驿路无穷何处驻,最高峰上有鱼矶。
清江鼓棹正芳菲,峡里风烟庵翠微。
一线长天独鹤去,千寻峭壁老猿归。
人忘作客偏贪坐,云尽依山却倦飞。
驿路无穷何处驻,最高峰上有鱼矶。
这首明代冯毓舜所作的《峡山》诗,描绘了峡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幽氛围。首联“清江鼓棹正芳菲,峡里风烟庵翠微”以清江上的舟行起笔,点出季节正值花香草茂之时,峡中烟雾缭绕,庵宇掩映在翠绿之中,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画面。颔联“一线长天独鹤去,千寻峭壁老猿归”则通过鹤的飞翔与猿的归来,展现了山林的辽阔与生命的灵动,鹤独自穿越长空,猿在高崖间往返,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赋予画面以动态美。
颈联“人忘作客偏贪坐,云尽依山却倦飞”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留恋,即使身在异乡,也乐于在此停留,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云彩散尽后,山峦依旧,仿佛也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主题。尾联“驿路无穷何处驻,最高峰上有鱼矶”则以问句收尾,表达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和对高处不胜寒的哲思,暗示着即便是在最高峰,仍有可能找到新的目的地或发现新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冯毓舜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