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乾坤眼,一山住去情。
松枝千点重,月色半帘轻。
内热怜予瘦,高寒念客惊。
何人欹枕卧,遥见暮云平。
万里乾坤眼,一山住去情。
松枝千点重,月色半帘轻。
内热怜予瘦,高寒念客惊。
何人欹枕卧,遥见暮云平。
这首诗以“万里乾坤眼”开篇,展现了一种广阔无垠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诗人将自己置于宏大的自然之中,仿佛能洞察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一山住去情”则转而聚焦于山,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的交融。山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象征着一种归隐或超脱的情感状态。
“松枝千点重,月色半帘轻”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层次的画面。松树的坚韧与月光的柔和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对外界温柔的接纳。
“内热怜予瘦,高寒念客惊”则转向对自我与他人的关怀。诗人不仅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怜予瘦”),也关心他人在寒冷中的感受(“念客惊”)。这种细腻的情感流露,体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和对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何人欹枕卧,遥见暮云平”以问句结束,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诗人似乎在想象中与远方的朋友共度时光,通过“暮云平”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与期待的情感。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的浪漫和哲学的深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赵生幼小辞乡里,长成却自河南至。
风流藉甚芝兰室,文采粲然瑚琏器。
懋迁不惮万里遥,鱼盐岁逐商人利。
杭州旧是繁华地,轻薄相逢增意气。
爱生不登酒家楼,重生不游花柳市。
秋风八月柳条黄,束装别我还洛阳。
楼船大帆高十丈,顺风一日到高堂。
高堂双亲应自喜,宝货既丰儿亦至。
定呼斗酒出屏帷,膝下相欢复相慰。
自来阴骘富人家,庐山董奉非徒誇。
拜罢而翁烦问讯,好种门前仙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