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
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富有意境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一炷夜香清,挑灯听雨声。”开篇即以清幽之香和挑灯聆听雨声的情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氛围。这里,“一炷”指的是一缕、少量的香气,而“挑灯”则是夜深人静时分,点亮油灯的行为,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安详而雅致的画面。
“虽然添客梦,却可助诗情。”在这样的环境中,虽说可能会让人产生些许离愁,但正如诗人所言,这也能激发创作灵感,增添诗意。这里,“客梦”指的是旅途或漂泊之人的寂寞思绪,而“助诗情”则表达了这种情境对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
“泽沁兰心重,泥酥笋角萌。”接着,诗人又描写了一番自然景象,其中,“泽沁”可能指的是湿润肥沃的土地,“兰心”则是兰花的心脏部位,比喻为珍贵和细腻。“泥酥”形容土壤的湿润状态,而“笋角萌”则是竹笋初生之状,这些意象共同描绘了一个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
“山行频有约,日日候晴明。”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出游的期待和对美好天气的渴望。“山行”指的是登山漫游,“频有约”意味着有多次这样的计划。而“日日候晴明”则是每天都在等待着那一天能见到晴朗天空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独处时光、自然界细微变化和个人情感的精妙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日斜始取路,春服遂游行。
街回复巷转,西望见岒岭。
道旁车轮推,呦呦何嘤嘤。
平涛灌时蔬,健妇日把耕。
意惬勚不辞,奋步直前征。
荆榛钩我衣,烟霏拂我缨。
忽焉凌绝顶,俯视江与城。
一气漫浩浩,清飙四傍生。
藉草聊小憩,为乐不可名。
暮景渐微茫,欲下仍含情。
云路东南永,闽关紫翠重。
蓬莱宫阙近,突兀见文峰。
文峰拔地几千尺,巨灵夜卓凌空碧。
特立疑从五老分,高标正傍三山出。
三山秀色钟异人,文峰先生尤绝伦。
身同砥柱障东海,力挽华岳开西秦。
二十明经取上第,六曹郎署称无二。
作雨为霖本有期,擎天捧日真能事。
当今好手张平山,写出巉岩水墨间。
美人被服何雅素,坐看白云相往还。
先生爱山兼爱画,风物江南两奇迈。
停骖驻节费追陪,高堂素壁时张挂。
旧家门巷对山居,共道相传百代馀。
开图宛见文峰面,若论连城玉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