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离开尘世、隐居山林的景象。开篇"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表明仙人已达到了高层次的修为,与凡尘隔绝,不再计较世俗年的流转。
接着"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道室即道家修炼之所,丹灶乃炼丹炉也。这里说明仙人留下的只是用来炼丹的器具,而石窗前仍有碧绿的藤蔓缠绕,显示出一份静谧与岁月的痕迹。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则是说诗人自己空虚来到莲洞,只听到了传说中的仙乐,但却无法达到那如同桃花源般美好的地方,驾起铁船(隐喻修炼成仙)。
最后"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诗人想要寻找当年通往仙界的道路,但现在却被云雾所遮盖,只剩下潺潺的流水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与凡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达到高级精神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绘。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
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梁王池馆好,晓日凤楼通。
竹町罗千卫,兰筵降两宫。
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
臣觉筵中听,还如大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