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莲华西洞·其一》
《题莲华西洞·其一》全文
宋 / 张大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0)
翻译
这位先生本是大罗仙人,离开尘世已久不计年岁。
如今他的道观里丹炉仍在,石窗上仍有碧绿的藤蔓攀缘。
我空自来到莲花洞中聆听仙乐,却无法如桃花源般乘铁船而来。
想要寻找他昔日通往天井的路径,只见云雾缭绕,水声潺潺。
注释
先生:指有道行的仙人。
大罗仙:道教中的神仙等级之一。
尘寰:尘世,人间。
不记年:时间久远,难以计算。
道室:修道者的居所,通常指道观。
丹灶:炼丹的炉子,道教修炼的重要设施。
石窗:用石头制成的窗户。
碧萝:绿色的藤蔓。
莲洞: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以莲花为名。
仙乐:神仙居住地的音乐,象征着超凡脱俗。
桃源:虚构的隐逸之地,象征理想世界。
铁船:可能象征世俗交通工具。
天井路:通往某种神秘或仙境的道路。
云蒸雾罩:形容云雾缭绕,环境神秘。
水潺湲:流水声,常用来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人离开尘世、隐居山林的景象。开篇"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表明仙人已达到了高层次的修为,与凡尘隔绝,不再计较世俗年的流转。

接着"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道室即道家修炼之所,丹灶乃炼丹炉也。这里说明仙人留下的只是用来炼丹的器具,而石窗前仍有碧绿的藤蔓缠绕,显示出一份静谧与岁月的痕迹。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则是说诗人自己空虚来到莲洞,只听到了传说中的仙乐,但却无法达到那如同桃花源般美好的地方,驾起铁船(隐喻修炼成仙)。

最后"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诗人想要寻找当年通往仙界的道路,但现在却被云雾所遮盖,只剩下潺潺的流水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与凡尘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达到高级精神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绘。

作者介绍

张大直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咏铜柱

天门街里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

计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夫。

(0)

游烂柯山四首·其二

巨石何崔嵬,横桥架山顶。

傍通日月过,仰望虹霓迥。

圣者开津梁,谁能度兹岭。

(0)

边游别友人

欲别不止泪,当杯难强歌。

家贫随日长,身病涉寒多。

雨雪迷燕路,田园隔楚波。

良时未自致,归去欲如何。

(0)

庄陵挽歌词三首·其二

观风欲巡洛,习战亦开池。

始改三年政,旋闻七月期。

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

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

(0)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崇德舞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地,大拯生人。

上帝配食,单于入臣。戎歌陈舞,晔晔震震。

(0)

侍宴武三思山第应制赋得风字

梁王池馆好,晓日凤楼通。

竹町罗千卫,兰筵降两宫。

清歌芳树下,妙舞落花中。

臣觉筵中听,还如大国风。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