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佛殿对三门,灯笼挂露柱。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佛殿对三门,灯笼挂露柱。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与世间现象的关系。"是法住法位",意指佛法本身固守其本位,不随外在变迁而改变;"世间相常住",则揭示了世间万物尽管形态各异,但本质上都是相对恒常的。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佛殿前的三扇门和悬挂的灯笼,象征着佛法的庄严与静谧,以及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佛法的精神也依然存在,灯笼虽挂于露柱之上,却照亮了周围的环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禅意,以物象比喻佛法的恒久与普遍,体现了佛教中关于事物相对稳定与变化统一的哲学观。
昨日有雨尘不洒,今日雨多云更长。
遥天四望无寸碧,野人稼穑何所妨。
顷闻江淮人相食,父子不保况路傍。
关中虽无横盗苦,边饷转输日相望。
麦豆半为风雨蚀,我秋未布人皇皇。
晨兴东出望云气,晴天赤日心自伤。
千叹万息日将昃,天风不动帘影黑。
须臾雨脚下平地,豗喧何啻万马力。
向夕虽看悬溜微,达旦霏霏雨如织。
喜闻优渥遍九土,倏忽之间信难测。
天地之德本好生,大块岂厌物生成。
人身痞逆百体滞,气运所生谁可明。
丰年弗俭歉时极,却与造化生搀枪。
安得官长息杂役,令此黔首俱深耕。
禁侈薄敛久自足,何必义仓与长平。
《四月三日雨示德充》【明·康海】昨日有雨尘不洒,今日雨多云更长。遥天四望无寸碧,野人稼穑何所妨。顷闻江淮人相食,父子不保况路傍。关中虽无横盗苦,边饷转输日相望。麦豆半为风雨蚀,我秋未布人皇皇。晨兴东出望云气,晴天赤日心自伤。千叹万息日将昃,天风不动帘影黑。须臾雨脚下平地,豗喧何啻万马力。向夕虽看悬溜微,达旦霏霏雨如织。喜闻优渥遍九土,倏忽之间信难测。天地之德本好生,大块岂厌物生成。人身痞逆百体滞,气运所生谁可明。丰年弗俭歉时极,却与造化生搀枪。安得官长息杂役,令此黔首俱深耕。禁侈薄敛久自足,何必义仓与长平。
https://shici.929r.com/shici/rEm8QdB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