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三日雨示德充》
《四月三日雨示德充》全文
明 / 康海   形式: 古风

昨日有雨尘不洒,今日雨多云更长。

遥天四望无寸碧,野人稼穑何所妨。

顷闻江淮人相食,父子不保况路傍。

关中虽无横盗苦,边饷转输日相望。

麦豆半为风雨蚀,我秋未布人皇皇。

晨兴东出望云气,晴天赤日心自伤。

千叹万息日将昃,天风不动帘影黑。

须臾雨脚下平地,豗喧何啻万马力。

向夕虽看悬溜微,达旦霏霏雨如织。

喜闻优渥遍九土,倏忽之间信难测。

天地之德本好生,大块岂厌物生成。

人身痞逆百体滞,气运所生谁可明。

丰年弗俭歉时极,却与造化生搀枪。

安得官长息杂役,令此黔首俱深耕。

禁侈薄敛久自足,何必义仓与长平。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康海创作,名为《四月三日雨示德充》。康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三日的一场大雨,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人间的疾苦与希望。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雨前的景象:昨日虽有雨,但尘土并未被洗净;今日雨势更大,天空一片阴沉,看不到一点绿色。然而,对于农人来说,雨水是庄稼生长的必需品,不会影响他们的劳作。接着,诗人转而关注江淮地区的人们,听说那里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令人痛心。同时,关中的情况也不乐观,粮食因风雨侵蚀而减产,人们生活陷入困境。诗人表达了对丰收年份的期望,以及对官府能减轻赋税、让百姓安心耕作的渴望。

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清晨,他向东眺望,只见乌云密布,心中不禁感到悲伤。午后的雨势虽小,但夜晚时分,雨又下得如织,连续不断。诗人欣喜于这场雨带来的滋润,认为这是上天对大地万物的恩赐。他反思了自然界的生与死,以及人类在其中的角色。最后,诗人呼吁官府减少繁重的徭役和奢侈浪费,让百姓能够安心耕作,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实现自给自足,不必依赖额外的救济粮仓。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康海

康海
朝代:明   字:德涵   号:对山   籍贯:陕西武功   生辰:1475--1540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猜你喜欢

暮春寄同社

子胥门外水空波,春事阑跚感慨多。

对酒东风啼越鸟,怀人子夜听吴歌。

漆园傲吏殊无赖,竹里狂生近若何。

寄语揖仙楼上月,年来清梦数回过。

(0)

吴子夜四时懊歌·其一

自君之出矣,缲丝头绪多。

朝来理蚕箔,不忍见双蛾。

(0)

吴子夜四时欢歌·其八

欢向临邛去,经年不寄书。

还及浮瓜节,初看燕乳雏。

(0)

状元古井

状元元在状元留,翰墨香生几度秋。

五夜月涵双璧合,三春雷动五纹浮。

蒙开千古传真脉,济普群生并大流。

片玉亭前灵窍在,漫将活水觅源头。

(0)

汶上蚤行次朱半石韵·其一

邂逅双龙合,驱驰几夜霜。

风高人力怯,春迅雁声忙。

萍迹犹宗国,葵心已帝乡。

不堪频着辔,月色正微茫。

(0)

闺怨·其五

银汉初斜玉漏迢,兽炉犹有篆烟飘。

可怜明月凉如水,閒却秦楼引凤箫。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