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西畔白门东,鸡犬相闻巷陌同。
家远正须君作侣,病多无奈我成翁。
池光向月虚含冻,柳意归春弱袅风。
珍重雪泥鸿爪迹,翻飞回首五云中。
紫宸西畔白门东,鸡犬相闻巷陌同。
家远正须君作侣,病多无奈我成翁。
池光向月虚含冻,柳意归春弱袅风。
珍重雪泥鸿爪迹,翻飞回首五云中。
这首诗描绘了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的温馨场景。首句“紫宸西畔白门东”,以紫宸和白门为背景,暗示了地点的尊贵与历史的深远,同时也预示着人物身份的不凡。接着“鸡犬相闻巷陌同”一句,通过鸡犬之声相互应答,展现了邻里间生活的密切与和谐,仿佛整个社区都弥漫着一种亲切而宁静的气息。
“家远正须君作侣,病多无奈我成翁。”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在远离家乡的异乡,能有朋友相伴,无疑是一种慰藉;而面对疾病缠身,岁月流逝,诗人也不禁自称为“翁”,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
“池光向月虚含冻,柳意归春弱袅风。”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动态美。池水在月光下显得静谧而又略带寒意,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希望。
最后,“珍重雪泥鸿爪迹,翻飞回首五云中。”这两句以雪地中的雁迹为喻,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如同雁过留声,即使未来回首,也能感受到曾经的温暖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活美好情感的深切表达。
挟山超海吾岂能,章服裹之麋鹿惊。
平生忍饥耕破砚,字画仅能通姓名。
自传同舍有和璧,未敢攫取先以声。
耿侯闻之顾且笑,弃掷不啻鸿毛轻。
我穷正坐毛颖误,恋著翰墨天所刑。
少不如人今老矣,笔阵欲合阴借兵。
何郎持重欲困我,坚壁不闻刁斗鸣。
明朝一阵气已了,大将旗鼓居吾营。
子长南游探禹穴,自誇历览多所列。
归来落笔方著书,意与素王争巧拙。
谪仙早亦勤四方,沉浮江海遨齐梁。
腹中领略几万里,文焰万丈如许长。
取之欲富观欲博,贪多岂不如溪壑。
直将眼力遍八方,达者应悲用心错。
不如五柳宅边一老人,家贫无钱常闭门。
时时矫首聊寓目,但见倦飞之鸟无心云。
老人观之释然悟,归去来兮从此赋。
勉旃为谢倚栏人,著眼应须在渠处。
人生贵天真,圭角何必露。
肮脏世虽憎,岂弟神所许。
嗟尔守一官,十年不改故。
儿寒屡号朝,妻饥数啼暮。
又随五斗米,远向千里去。
中山貔虎屯,北鄙咽喉据。
我昔少年游,梦景堕飞雾。
犹思雁塔凉,尚爱石丈主。
迨汝閒暇时,寻我经行处。
聊因起遐想,会自有佳趣。
此外姑置之,勿改平生度。
功名无巧手,富贵有夷路。
往复版筑中,时来犹举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