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宪使·其一》
《和李宪使·其一》全文
宋 / 吴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关上青牛去,林间白鹤归。

月函书味澹,霜浸道根肥。

草树连生色,鱼梁閟杀机。

晚年偏好易,落处是麻衣。

(0)
注释
青牛:古代传说中老子骑的神牛,象征着道家的隐逸生活。
白鹤:象征着仙人或高洁之士。
函:包含,这里指月光笼罩。
书味:书籍的气息,代指学问或修养。
道根:道家修炼者的内心或修行的基础。
草树连生色:形容景色优美,生机盎然。
鱼梁:桥梁名,可能暗示智慧之桥。
閟:隐藏,深藏不露。
偏好易:喜好研究易经,古代哲学经典之一。
麻衣:简朴的衣物,常用来形容隐士的生活。
翻译
关闭了青牛车,白鹤归隐林间。
月光下书籍的气息淡雅,霜露滋养着道家修行的根基。
草木相连,色彩斑斓,鱼梁桥隐藏着深沉的智慧。
晚年我更偏爱易经,最终的归宿只是一袭麻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平和淡泊生活的向往。

“关上青牛去,林间白鹤归。”开篇两句,以动态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晚景。青牛悠然自得地漫步于田野之中,白鹤在林间翱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赞美。

“月函书味澹,霜浸道根肥。”这里诗人借用自然物象征内心世界。月光下阅读书籍,书中的智慧如同清淡的泉水滋润心田;霜露滋养树木,使其根部更加茁壮。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知识和修养的追求,以及通过不断学习使内在世界丰富起来的理念。

“草树连生色,鱼梁閟杀机。”随后的景物描写,更显现出诗人的细致观察。草木相连呈现出一片生机,而水中的鱼儿则是捕捉时机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感悟。

“晚年偏好易,落处是麻衣。”诗歌尾段流露出诗人的晚年心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态度变得更加简单和平淡,如同穿上舒适的麻布衣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于知识、生命力和简单生活的珍视。

作者介绍

吴泳
朝代:宋   字:叔永   籍贯:潼川   生辰: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吴泳(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河北孤山新土堤成诗以志事

河至徐州窄,此实限于地。

所以夏秋汛,容川每艰致。

北岸未筑堤,是或有深思。

盖欲听漫流,聊为燃眉计。

然闻河贵合,刷深达海遂。

纵藉馀波厮,忘虑沉沙积。

即今微山湖,南仰已明试。

浸淫金鱼沛,无岁不行沴。

南岸石堤成,缓急庶可恃。

三县均吾民,可弗为筹逮。

重臣自都遣,经营排众议。

起自大孤山,迤西接旧塈。

大孤至苏山,乱石坝权置。

亦足泄易涨,沙存任水去。

渡河阅告成,卫田诚惬意。

数年颇获收,民气较前异。

勤恳事下策,益复增吾愧。

(0)

寄题扫叶楼叠旧作韵

寄题忆昔咏高楼,楼上春风飒似秋。

安得携书万卷坐,删繁存实校从头。

(0)

题高义园

万笏天平翠,名园有范家。

但看题两字,早觉胜其他。

雨意如湔竹,风情善舞花。

麦舟前轨在,善继莫教差。

(0)

竹阁用苏轼韵

白傅苏公总杳然,湖边尚说竹笼轩。

成林未逮晋七士,画水曾闻蜀两孙。

徙置不离山下路,长来都护寺前村。

寄题何必纡清跸,遵海常怀晏子言。

(0)

再题西湖行宫八景·其二竹凉处

低笼曲径斜依槛,飒尔生寒邈若空。

安得朱明此散步,披襟无碍度来风。

(0)

游烟雨楼与庄有恭联句用石鼎体

滮湖换轻舟,载咨携大吏。

延楼镜中央,叠坐图次第。

元璙首缔搆,仲圭足标致。

名宁诧鸳鸯,利颇擅荷芰。

谓当烟雨濛,乃值春光霁。

游目益悦心,对时兼得地。

青峦识送迎,白鸟忘呵避。

柔桑验萌芽,绣壤嫌鼓吹。

耕织八政关,钟磬元音肄。

老钱笔老健,蒙庄视蒙翳。

前虚豹尾随,今预鹢头伺。

堤桃伫靧红,渚柳渐凝翠。

近远景毕呈,吟咏兴诚遂。

何殊侍西清,窃幸迓南暨。

迟牵载书船,急控催诗辔。

遇荣三接承,音矢载赓继。

频阴所恒惯,屡晴实罕事。

却虑误东作,然诚得两利。

三农足冬雪,万国来辑瑞。

瞻天惬众怀,观风廑予意。

阳舒固胜阴,月计尤省岁。

勖尔惟清心,体兹共济义。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