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至徐州窄,此实限于地。
所以夏秋汛,容川每艰致。
北岸未筑堤,是或有深思。
盖欲听漫流,聊为燃眉计。
然闻河贵合,刷深达海遂。
纵藉馀波厮,忘虑沉沙积。
即今微山湖,南仰已明试。
浸淫金鱼沛,无岁不行沴。
南岸石堤成,缓急庶可恃。
三县均吾民,可弗为筹逮。
重臣自都遣,经营排众议。
起自大孤山,迤西接旧塈。
大孤至苏山,乱石坝权置。
亦足泄易涨,沙存任水去。
渡河阅告成,卫田诚惬意。
数年颇获收,民气较前异。
勤恳事下策,益复增吾愧。
河至徐州窄,此实限于地。
所以夏秋汛,容川每艰致。
北岸未筑堤,是或有深思。
盖欲听漫流,聊为燃眉计。
然闻河贵合,刷深达海遂。
纵藉馀波厮,忘虑沉沙积。
即今微山湖,南仰已明试。
浸淫金鱼沛,无岁不行沴。
南岸石堤成,缓急庶可恃。
三县均吾民,可弗为筹逮。
重臣自都遣,经营排众议。
起自大孤山,迤西接旧塈。
大孤至苏山,乱石坝权置。
亦足泄易涨,沙存任水去。
渡河阅告成,卫田诚惬意。
数年颇获收,民气较前异。
勤恳事下策,益复增吾愧。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于河北孤山新筑土堤工程的感慨与赞赏。诗中详细描述了河流在徐州段的狭窄,以及夏季秋季洪水带来的困难,强调了堤防建设的重要性。诗人提到,过去北岸未筑堤时,洪水问题更为严重,而新堤的建立则是为了顺应自然水流,同时考虑到长远的防洪需求。
诗中还提到了堤防设计的创新之处,如通过“刷深达海”来增加排水能力,以及利用剩余水流来减少沉积物的积累。对于微山湖和金鱼沛等地的洪水问题,诗人表达了对堤防建设能够有效缓解这些地区洪水灾害的期待。
进一步地,诗中赞扬了朝廷派遣重臣亲自监督工程的实施,并详细描述了从大孤山开始,直至苏山的堤防建设过程。诗人认为,这一系列的堤防工程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洪水,保护农田,还能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这一工程能够成功完成的欣慰之情,以及对于未来几年内农业丰收的乐观预期。同时,他对自己作为君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未能采取更多积极措施以减轻民众苦难的自我反省,体现了其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