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傅苏公总杳然,湖边尚说竹笼轩。
成林未逮晋七士,画水曾闻蜀两孙。
徙置不离山下路,长来都护寺前村。
寄题何必纡清跸,遵海常怀晏子言。
白傅苏公总杳然,湖边尚说竹笼轩。
成林未逮晋七士,画水曾闻蜀两孙。
徙置不离山下路,长来都护寺前村。
寄题何必纡清跸,遵海常怀晏子言。
这首诗以苏轼的韵律为基调,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思与敬仰之情。诗人通过“白傅苏公总杳然”一句,将白居易和苏轼两位唐代著名诗人并提,暗示了他们虽已远去,但其精神与作品仍被后世怀念。接着,“湖边尚说竹笼轩”描绘了一幅湖畔竹阁的景象,竹阁是文人雅集之地,象征着文人的风雅与超脱。
“成林未逮晋七士,画水曾闻蜀两孙”两句,运用典故,提到晋代七贤和蜀地两位画家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文人雅集的传统与历史传承。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文人高尚情操的赞美。
“徙置不离山下路,长来都护寺前村”则描绘了文人雅士们虽然迁徙,但始终与自然山水相伴,心灵归宿在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这反映了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
最后,“寄题何必纡清跸,遵海常怀晏子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生活态度的向往,认为不必刻意追求显赫地位或远离世俗,而是应像晏子那样,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平静,遵从自然之道,常怀谦逊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保持内心纯净、追求精神高雅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