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篷移向芦洲歇,不问潇湘与溟渤。
悠然濯足自在流,一声吹上东山月。
孤篷移向芦洲歇,不问潇湘与溟渤。
悠然濯足自在流,一声吹上东山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渔舟晚归图景。诗人以“孤篷移向芦洲歇”开篇,生动地勾勒出一叶小舟缓缓驶入芦苇丛生的河洲,停泊休息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也暗示了渔人劳作后的短暂休憩。
接着,“不问潇湘与溟渤”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渔人的淡泊与超脱。潇湘和溟渤分别指代广阔的水域,此处用以形容渔人不再关心外界的广阔世界,而是专注于眼前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悠然濯足自在流”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人在水边洗脚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自在流”,既是指水流的自然流淌,也是渔人内心状态的写照——随波逐流,无拘无束。
最后,“一声吹上东山月”以简洁的语言收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一声可能是风、可能是笛声,它轻轻地飘荡在夜空中,最终与东山之上的明月相会,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渔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
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
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
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
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
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盛府宾寮八十馀,闭门高卧兴无如。
梁王苑里相逢早,润浦城中得信疏。
狼藉杯盘重会面,风流才调一如初。
愿君百岁犹强健,他日相寻隐士庐。
勾漏先生冰玉然,曾将八石问群仙。
中山暂醉一千日,南苑往来三百年。
棋局不收花满洞,霓旌欲别浪翻天。
何须更学鸱夷子,头白江湖一短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