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溪山万木零,画图忽尔见双青。
徂徕新甫元同谱,马鬣龙姿每异形。
离立势盘三百尺,后凋心傲几千龄。
我家蓬岛皆苍翠,归去茅堂煮茯苓。
霜落溪山万木零,画图忽尔见双青。
徂徕新甫元同谱,马鬣龙姿每异形。
离立势盘三百尺,后凋心傲几千龄。
我家蓬岛皆苍翠,归去茅堂煮茯苓。
这首元代张仲深的《题齐思贤岁寒双青图》描绘了一幅霜降时节山林景象,画面中两株青松挺立,给寒冬增添了生机。诗人将徂徕山与新甫山并提,暗示这两棵松树如同山脉般具有共同的根源和特色,但形态各异,展现出独特的个性。松树高耸入云,达三百尺,象征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历经千年仍傲然独立。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乡蓬岛(可能指隐居之地)苍翠景色的怀念,以及对回归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以煮茯苓为结尾,寓含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松树的坚韧与岁月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含桃实已落,红薇花尚熏。
冉冉三月尽,晚莺城上闻。
独持一杯酒,南亭送残春。
半酣忽长歌,歌中何所云?
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贱贫。
天下三品官,多老于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无一分。
亲故半为鬼,僮朴多见孙。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欢欣。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日居复月诸,环回照下土。
使我玄云发,化为素丝缕。
禀质本羸劣,养生仍莽卤。
痛饮困连宵,悲吟饥过午。
遂令头上发,种种无尺五。
根稀比黍苗,梢细同钗股。
岂是乏膏沐,非关栉风雨。
最为悲伤多,心焦衰落苦。
余者能有几,落者不可数。
秃似鹊填河,坠如乌解羽。
苍华何用祝,苦辞亦休吐。
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坏。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败。
默然有所感,可以从兹诫。
本不种松筠,早凋何足怪。
凿池贮秋水,中有蘋与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离权与贵。
一旦恩势移,相随共憔悴。
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
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
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
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
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
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
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