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城南小,幽人已有馀。
花乘三月食,叶待一秋书。
诗句先年老,禅心入夜虚。
我来分啸傲,每至暮钟初。
一室城南小,幽人已有馀。
花乘三月食,叶待一秋书。
诗句先年老,禅心入夜虚。
我来分啸傲,每至暮钟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城南小室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首句“一室城南小,幽人已有馀”点明了地点与人物,一个小小的居所,却为隐士带来了足够的宁静与满足。接下来,“花乘三月食,叶待一秋书”两句,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象征着生活的节奏与节俭,花开花落,叶生叶落,都与隐士的日常饮食和读书相呼应,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诗句先年老,禅心入夜虚”则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精神世界,他的诗句或许随着岁月而老去,但他的禅心却在夜晚更加深邃、空灵。这不仅表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禅学的深刻理解与实践,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我来分啸傲,每至暮钟初”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向往。每当暮钟响起,诗人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闲适与自在,想要分享并体验这种啸傲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诗人对其的向往与敬仰之情。
尔尝喜诅予,生女竟勿怪。
今遂如尔口,是宜为尔快。
亦既以言酬,固且殊眦睚。
慰情何必男,兹语当自戒。
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
臂鹰捧盘犀利水,铁锁师子同麒麟。
翘翘雉尾插头上,深目钜鼻青搭巾。
涂朱点绿笔画大,筋骨怒露蛮祠神。
茜袍白马韩公子,从何得此来秘珍。
定应海客远为赠,中国未睹难拟伦。
公子自言吴生笔,吴笔精劲瘦且匀。
我恐非是不敢赞,退归书此任从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