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
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
只未学凤皇,有亦学不彻。
伤哉古辩士,往往遭车裂。
一冬常噤默,乘春何多舌。
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
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
只未学凤皇,有亦学不彻。
伤哉古辩士,往往遭车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百舌》,以百舌鸟为题材,通过其鸣叫的特点,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首句“一冬常噤默”描绘了百舌在冬季的沉默,而春天来临后变得“何多舌”,即鸣叫频繁。接下来的“苍毛无文章,尖啄苦腾说”形象地写出百舌羽毛朴素,但叫声却充满表达力。
“晓升高高树,百鸟言漏泄”描述了百舌清晨在高树上鸣叫,仿佛泄露了其他鸟类的秘密。诗人借此暗示百舌虽然善于言辞,但并未达到凤凰般的高贵和深沉。“只未学凤皇,有亦学不彻”进一步强调了百舌模仿凤凰却未能完全领悟其精髓,暗示了模仿者往往难以达到原作的境界。
最后两句“伤哉古辩士,往往遭车裂”以古辩士的遭遇比喻,感叹那些像百舌一样只会空谈的人,常常因为言辞不当而招致灾祸,表达了对空洞言论者的批评。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