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俭身先治道间,未尝论罚不从宽。
成功日比尧年盛,与子人知夏鼎安。
凭几遗音伤万古,抱弓衔恨泣千官。
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乾。
慈俭身先治道间,未尝论罚不从宽。
成功日比尧年盛,与子人知夏鼎安。
凭几遗音伤万古,抱弓衔恨泣千官。
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乾。
这首诗是宋代金君卿为哀悼仁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仁宗皇帝的慈俭风范和治国之道。首句“慈俭身先治道间”赞扬了仁宗以身作则,推行仁政,他的宽容和慈爱体现在对臣民的教化和惩罚上。接着,“未尝论罚不从宽”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宽厚。
诗人将仁宗的功绩与古代贤君尧帝相提并论,称颂他的盛世局面,“成功日比尧年盛”,表达了对仁宗治国有方的敬仰。他与百姓的关系如同夏禹治水般和谐,“与子人知夏鼎安”,寓意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仁宗的离世让人心痛,“凭几遗音伤万古”,人们怀念他的教诲如琴瑟之音,长久回响在历史长河中。他的去世使得“抱弓衔恨泣千官”,朝廷上下皆因失去明君而悲痛万分。
最后,诗人通过“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乾”描绘了陵墓前的老柏树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宫中的三千嫔妃也因悲痛而泪水干涸,表达了对仁宗皇帝深深的哀思和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仁宗皇帝高尚品德和业绩的深情缅怀。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