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习家池诗》
《习家池诗》全文
宋 / 李廌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言登岘椒亭,南望高阳池。

习君汉彻侯,种鱼千石陂。

川光涵翠阜,倒影媚清漪。

伊昔典午世,山公已游嬉。

子孙安在哉,独乐宁可期。

萧萧宰上木,长风荡馀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chíshī
sòng / zhì

yándēngxiànjiāotíngnánwànggāoyángchí

jūnhànchèhóuzhǒngqiānshíbēi

chuānguāngháncuìdǎoyǐngmèiqīng

diǎnshìshāngōngyóu

sūnānzàizāiníng

xiāoxiāozǎishàngchángfēngdàngbēi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田园风光图。开篇“言登岘椒亭,南望高阳池”两句,诗人站在高处的亭子里,看向南方的高阳池,展示了一个居高临下的视角,既展现了诗人的地势之高,也映衬出眼前的水面辽阔。

“习君汉彻侯,种鱼千石陂”两句,提到了诗人仿效古人在汉彻侯处种植莲藕的行为,并且在千石陂这种开阔的地方养殖鱼类。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反映出诗人的生活理念,即通过亲近自然来体验一种宁静与满足。

“川光涵翠阜,倒影媚清漪”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溪水的光线照耀在翠绿的土坡上,而水中的倒影则映出了水面的清澈。这两句诗语言优美,生动地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静谧。

“我昔典午世,山公已游嬉”一句,诗人提到自己年轻时曾在这个地方担任过官职,而现在已经退隐,成为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山公”。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

“子孙安在哉,独乐宁可期”两句,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肯定和期待。表达了对于后代子孙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以及自己能够享受这种清净生活的心境。

最后,“萧萧宰上木,长风荡馀悲”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风景。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而长风吹过,却带走了些许哀伤。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隐逸自适、超然物外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廌

李廌
朝代:宋   字:方叔   号:德隅斋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生辰:zhì)(1059-1109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猜你喜欢

杨柳·其一

下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0)

题薛教授靖轩

小船行行过靖轩,衾紬帷楮兴悠然。

如何打叠江湖志,甘守陈编隐几眠。

(0)

小三洞·其一

四山回合响幽泉,古木苍藤路屈盘。

一局残棋双鹤去,石屏空倚白云寒。

(0)

八咏楼

八咏诗传千古名,蹇驴何在井空澄。

凄凉楼外双溪月,曾照齐梁几废兴。

(0)

捣练子

心耿耿,泪双双。皓月清风冷透窗。

人去秋来宫漏永,夜深无语对银缸。

(0)

五羊仙.步虚子令

碧烟笼晓海波闲。江上数峰寒。

佩环声里,异香飘落人间。弭绛节、五云端。

宛然共指嘉禾瑞,开一笑、破朱颜。

九重峣阙,望中三祝高天。万万载、对南山。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