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疑雪又疑烟。问谁窥真面。对镜人。
知道空花眩。尚偷照,娇身段。捉来偏听痴儿怨。
荡帘波同软。似汉宫、旧事珊珊在,望难把,离魂唤。
眼前疑雪又疑烟。问谁窥真面。对镜人。
知道空花眩。尚偷照,娇身段。捉来偏听痴儿怨。
荡帘波同软。似汉宫、旧事珊珊在,望难把,离魂唤。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飘絮的景象,充满了朦胧与梦幻之感。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疑雪又疑烟”的比喻,将轻盈的柳絮比作冬日的雪花与雾气,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氛围,引发读者对于自然之美的遐想。
“问谁窥真面”一句,借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美丽景象背后真实本质的探寻,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是难以捕捉和定义的,如同镜中花、水中月,只能被短暂地感知和欣赏。
“对镜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知道空花眩”揭示了镜中之花的虚幻性,强调了现实与幻象之间的界限。然而,词人并未就此止步,反而以“尚偷照,娇身段”展现了即使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人们仍然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仿佛在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体验。
“捉来偏听痴儿怨”这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柳絮以情感,仿佛它们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哀怨。这种拟人化的处理,使得原本静默的自然景象变得生动起来,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最后,“荡帘波同软”描绘了柳絮随风飘动的情景,与水面的波纹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给人以柔和、宁静的感受。而“似汉宫、旧事珊珊在,望难把,离魂唤”则将这种情境与历史的回响相联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深邃。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春日柳絮之美,同时也触及了生命、时间、记忆等深层次的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
人言老去不如初,我爱初心老转无。
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杯盘甚简眠须早,礼数多宽拜要扶。
况复齁齁僧纸帐,鸡人不听禁庭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