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
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
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
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
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
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
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
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
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
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
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
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蓦山溪》,它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春意迟迟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诗中的“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通过鲜明的画面展示了初春的气息,山中依旧寒冷,而江边的树木尚未解冻,这是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细腻描写。紧接着,“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不耐烦的心情。
“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这里,作者以梅花自喻,它们虽然在严寒中开放,但依旧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清高,以及对深夜里小庭院中月光的独特享受,这种宁静胜过了繁华的西城路。
“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这句话则是对李伯纪梅花韵的称赞,表明李伯纪的诗歌才华正如初春到来的预兆,是一种美好的开始。
“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这里描绘了酒的芬芳和温暖,以及微妙的烟雨景象,这些都是对初春气息的细腻捕捉。
最后,“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诗人以狂放的情怀,沉浸于自然之中,与东风相询,感叹花朵凋零后的悲凉,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到来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梅花、春天、酒香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然和美学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