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杳已夜,孤坐悄无言。
雨后山疑活,云中月欲吞。
清愁难独遣,古意与谁论。
听罢琴中操,呼童早闭门。
空庭杳已夜,孤坐悄无言。
雨后山疑活,云中月欲吞。
清愁难独遣,古意与谁论。
听罢琴中操,呼童早闭门。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寂静庭院中的孤独景象。"空庭杳已夜",写出了夜深人静,庭院空旷,只剩下诗人独自一人。"孤坐悄无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沉默。
"雨后山疑活",通过雨后的清新景象,赋予山峦以生机,仿佛它们在雨后苏醒过来,生动形象。"云中月欲吞"则运用拟人手法,描绘月亮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似乎要将整个天空都纳入怀抱,增添了神秘感。
"清愁难独遣"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难以排解,"古意与谁论"则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渴望有人能理解他那古老的思绪和情怀。
最后两句"听罢琴中操,呼童早闭门",诗人通过聆听琴曲寻求片刻慰藉,但结束之后还是选择早早关门,回归到自己的世界,进一步凸显了孤独和避世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夜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在孤寂夜晚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