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坐高斋也自聊,长檠短晷两萧萧。
檐梅背日迟开拆,窗竹含风细动摇。
事外琴书长有寄,閒中苜蓿倍难消。
丈夫岂忘流年叹,欲向何门敝黑貂。
燕坐高斋也自聊,长檠短晷两萧萧。
檐梅背日迟开拆,窗竹含风细动摇。
事外琴书长有寄,閒中苜蓿倍难消。
丈夫岂忘流年叹,欲向何门敝黑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岁末闲居的生活场景与心境。首联“燕坐高斋也自聊,长檠短晷两萧萧”以“燕坐”点出诗人悠闲地坐在高雅的书房中,虽独自一人,却也自得其乐。而“长檠短晷两萧萧”则通过描述长灯与短日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寂寥清冷的氛围。
颔联“檐梅背日迟开拆,窗竹含风细动摇”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檐下的梅花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缓缓开放,窗前的竹子随风轻轻摇曳,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宁静与生机。
颈联“事外琴书长有寄,閒中苜蓿倍难消”表达了诗人对琴棋书画等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寄托,在闲暇之余,这些事物成为他情感与思绪的载体。然而,“苜蓿倍难消”可能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忧愁或无奈,即使在闲适之中,这种情绪也难以完全消散。
尾联“丈夫岂忘流年叹,欲向何门敝黑貂”则揭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作为“丈夫”,诗人并未忘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或许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价值与意义,甚至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不愿再为世俗所累,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岁末闲居生活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我昔载酒游西湖,泊舟独爱孤山孤。
山色四围冰玉粲,水光万顷琼瑶铺。
当年梅花喜无恙,倚篷尚见千馀株。
风前暗香还自好,月下瘦影何其疏。
丹书不来仙已逝,白鹤已去谁能呼。
狂吟未就酒初醒,此身如在清冰壶。
我闻顾君复好事,爱梅不让孤山逋。
阿谁能效补之笔,为其写出推篷图。
枯干老梢骨格古,繁葩冷蕊风韵殊。
兹晨示我索题咏,追忆往事空长吁。
王氏有贤母,贞节迈古人。
晨昏善教子,诲语何谆谆。
所勉在诗书,所陈在彝伦。
自爱熊丸苦,宁知鹤发新。
子今赖有成,素履夐出群。
竭力致孝养,期报教育恩。
诸孙亦秀发,佩服矢弗谖。
高堂揭华篇,歌咏归儒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