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片云如薛公鹤,精神态度不曾齐。
安知陇鸟樊笼密,便觉南鹏羽翼低。
风散又成千里去,夜寒应上九天栖。
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
几片云如薛公鹤,精神态度不曾齐。
安知陇鸟樊笼密,便觉南鹏羽翼低。
风散又成千里去,夜寒应上九天栖。
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雨丝云鹤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云鹤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几片云彩的形态和动态。"几片云如薛公鹤",将云比作薛公鹤,既表现了云的轻盈飘逸,又赋予其仙鹤般的神韵。"精神态度不曾齐",暗示云朵形态各异,各具特色。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想象陇鸟在樊笼中的拘束与南鹏展翅高飞的豪情,暗示云的自由自在与外界束缚的对比。"安知陇鸟樊笼密,便觉南鹏羽翼低",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批判。
"风散又成千里去,夜寒应上九天栖",描绘了云随风飘荡,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展现了云的无拘无束和超然之姿。最后,"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以苍狗的形象变化比喻云的瞬息万变,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入微,以及创作时的灵感涌动和心境迷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云的赞美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