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池上作书时,牙管如飞我亦随。
花底披绡云潋滟,桥边濡发水淋漓。
闲中偶和天台偈,茶罢曾寻李白诗。
何日青山偕旧侣,夜窗听雨界乌丝。
金龙池上作书时,牙管如飞我亦随。
花底披绡云潋滟,桥边濡发水淋漓。
闲中偶和天台偈,茶罢曾寻李白诗。
何日青山偕旧侣,夜窗听雨界乌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金龙池边一同挥毫作书的情景,充满了文人雅趣。首联“金龙池上作书时,牙管如飞我亦随”生动地展现了作书的场景,牙管(笔)如同飞舞,诗人也紧随其后,共同创作。颔联“花底披绡云潋滟,桥边濡发水淋漓”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书环境的美丽与氛围的浓厚,花底轻纱般的云彩在空中荡漾,桥边的水流淋漓,仿佛是自然界的笔墨在流动。
颈联“闲中偶和天台偈,茶罢曾寻李白诗”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悠闲生活与对文学的热爱,闲暇之余,他偶尔吟诵天台山的佛偈,茶歇之后,还会寻找李白的诗句来欣赏。尾联“何日青山偕旧侣,夜窗听雨界乌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想象着与老朋友在青山下共度时光,夜晚的窗户前听着雨声,仿佛是在细品乌丝般的文字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还蕴含了对友情、自然与文学的深深热爱,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去年三月金门下,爱子清姿最潇洒。
笑剪钟山五色云,赠君自是知音者。
我时正买西江船,君亦送我龙江边。
长淮无波碧于淀,杨花落雪东风颠。
今年相逢春又暮,之官复指清漳去。
罗衫红映海榴天,纱帽香生紫薇露。
一觞难尽别离情,闽山楚水烟冥冥。
太平正好事绥抚,若有人来烦寄声。
我闻澄江净如练,优钵昙花世稀见。
千载高安古道场,师来重把犀牛扇。
先皇在时常引见,诏许谈经明光殿。
尚方云锦赐袈裟,甘露天厨分内膳。
翩然卓锡鸡鸣峰,帝遗渡杯来向东。
神机鼓舌走飞电,玉麈到手扬宗风。
白云在天无所住,塔前双桧为龙去。
一夜呼龙入钵来,森然化作唐朝雨。
五色丝纶下九天,师今又蹋大江船。
山色溪声何限意,总归八万四千言。
吕梁自从开辟来,中有崩崖转石之惊雷。
不知何年鬼斧凿,一水怒触龙门开。
故人张帆涉幽险,月出船头金滟滟。
重瞳霸气已丘墟,百谷安流会江汉。
徐州城外山重重,戏马台上生悲风。
古来豪杰俱寂寞,但见水光云影涵冲融。
还酹波神一杯酒,三弄琼箫吹龙友。
秋风吹梦过江南,总是离亭折杨柳。
芦花霜白雁秪更,天鸡啼罢东方明。
棹郎捩舵唱歌去,众中谁解吴歈声。
人生壮志在万里,大鹏簸荡东溟水。
蓬莱石上有金鳌,手把丝纶共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