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
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
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
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
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
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
这首诗描绘了瞿塘峡的壮丽与险峻,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对比,展现了瞿塘峡的雄伟气势。
首先,“惊湍触石石欲落,绝壁与天争一握”,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水流湍急,冲击岩石的情景,仿佛岩石都要被水流冲落,而峭壁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空一比高下。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强烈对比,营造出瞿塘峡的震撼景象。
接着,“峡东冲激转奔雷,白日蛟龙怒相角”,进一步描述了瞿塘峡内水流的猛烈冲击,如同雷鸣般的声音,以及水中的蛟龙仿佛在激烈地争斗。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望中砥柱何崔嵬,曾见当年征战来”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瞿塘峡内的砥柱山,这座山峰巍峨壮观,仿佛见证了历史上的战争风云。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赋予了瞿塘峡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禹凿汉江犹在眼,金舆铁镇成寒灰”,诗人提到大禹开凿汉江的故事,与眼前的瞿塘峡形成了古今对比,强调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金舆铁镇”与“寒灰”形成鲜明的反差,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最后,“行人记取秋风里,云是瞿塘滟滪堆”,诗人提醒过路的人们,记得在秋风中感受瞿塘峡的壮丽景色,尤其是那著名的滟滪堆。这句话既是对瞿塘峡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后人的寄语,希望人们能记住这片自然奇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瞿塘峡的壮美与险峻,同时也融入了历史与文化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