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祗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
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
祗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和对旧友的思念。开篇“渺渺归何处,沿流附客船”两句,以一个问题开始,渺渺指远去或迷茫的意思,表达诗人对于归宿的寻觅与不确定性。而“沿流附客船”则描绘出诗人随波逐流,依附于客船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接着,“久依鄱水住,频税越人田”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点是在鄱水之滨,并且因为生活所需,不得不时常进入越人的田地中收割粮食。这段描述显示出诗人已经适应了一种简单而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偶俗机偏少,安闲性所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以及对简单平静生活的享受。这里,“偶俗机”指的是偶尔的世俗琐事,而“偏少”则意味着这些琐事已经大为减少;“安闲性所便”则是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心旷神怡,非常适合自己的本性。
最后,“祗应君少惯,又欲寄林泉”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回应——尽管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但依然想要将这份宁静和美好寄托给远方的朋友。这里,“祗应”是承诺或答应的意思,“君少惯”则指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回应;“又欲寄林泉”则是表达了诗人希望把自己的这种隐逸生活也分享给朋友,共同享受那份清净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未有干戈地,能令栋宇全。
乾坤馀壮观,荆楚郁山川。
鹤唳寥天迥,江深禹庙前。
舟樯控南北,节镇此旬宣。
令尹乘时暇,使君同祖筵。
炎蒸飘不到,虚爽境何偏。
乃继登临迹,空怀作者贤。
风烟一回首,今古共凄然。
握手将安适,经秋未拟旋。
迢迢沙际月,遥忆桂阳船。
言访羊裘隐,荒台迹宛然。
岩崖祠屋缀,天汉客星悬。
伊昔风云感,丘园束帛戋。
神龙不可系,造化独深全。
去矣孤踪邈,怀哉大泽偏。
钓竿何袅袅,石濑故溅溅。
郡以高名著,山依汗简传。
馀风犹激懦,圣代更招贤。
圭组谁怜辱,襟期本尚玄。
终焉赴空谷,寤寐白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