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李》
《赋得李》全文
隋朝 / 李世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玉衡流桂圃,成蹊正可寻。

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

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

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

(0)
注释
玉衡:北斗七星之一,常用来比喻明亮的星光。
桂圃:种有桂花的园地,喻指芬芳美好的地方。
成蹊:形成小路,比喻因人品或事物的美好而吸引人前来。
可寻:可以寻找,意味着探访或追寻。
莺啼:黄莺的啼叫,象征春天与生机。
密叶:茂密的叶子,形容树木葱郁。
蝶戏:蝴蝶嬉戏,增添画面的生动与活力。
脆花心:花朵中心,'脆'字形容花的娇嫩。
丽景:美丽的景色。
光朝彩:光彩如同早晨的彩霞,充满希望和活力。
轻霞:淡薄的云霞。
散夕阴:消散傍晚的阴暗,象征光明驱散黑暗。
暂顾:暂时回望。
晖章:光辉的服饰或徽章,可能指代高贵的身份或荣耀。
还眺:又远望。
灵山林:神秘或神圣的山林,可能寓意深远或理想之地。
翻译
晶莹的玉衡星照耀着桂花林,小路清晰可见正是探寻时。
黄莺在浓密的树叶外啼鸣,蝴蝶在娇嫩的花瓣中心飞舞。
美丽的景色如同朝阳般灿烂,轻柔的晚霞驱散了黄昏的阴霾。
短暂地回望那光辉的章服旁,又远眺那神圣山林的风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首句"玉衡流桂圃",以"玉衡"比喻太阳之光,如玉般洁净,流淌在桂园之中,既映衬出春日暖和的阳光,也点出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

接下来的"成蹊正可寻",则是说小路已经显现,可供人们漫步探寻,这里的"成蹊"暗示着园中道路因人迹而逐渐明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索。

第三句"莺啼密叶外,蝶戏脆花心"中的"莺啼"指的是鸟儿在树叶间的鸣叫,而"蝶戏脆花心"则形象地描绘了蝴蝶在花瓣间轻盈起舞的情景。这里的"密叶"和"脆花"都强调了自然界中细微之处的生动美丽。

第四句"丽景光朝彩,轻霞散夕阴"描绘的是朝暮时分的光影变化,"朝彩"指的是早晨的艳丽色彩,而"夕阴"则是傍晚时分温柔的云层。诗人通过对光线与颜色的细腻捕捉,展示了自然界在不同时刻的不同面貌。

最后两句"暂顾晖章侧,还眺灵山林"中,"晖章"可能是指日影或朝阳之类,而"灵山林"则是一片神秘古老的森林。诗人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更深处所在的神秘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园林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股淡雅宁静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世民

李世民
朝代:隋朝   生辰:599年-649年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猜你喜欢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五十五

衍就波提十万偈,偶拈花笑脱言诠。

法华寺里刚留种,来自牟尼忉利天。

(0)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二十九

乍看草木自扶疏,那识根蟠背脊馀。

悔吝动生安足怪,世间到处海翁鱼。

(0)

扫坟口占

扫坟经北郭,拂面尽西风。

伞逐飞禽舞,人从曲径通。

老牛眠竹巷,村妇爨林丛。

饮罢农家酒,孤城落日红。

(0)

淡水南北各有八景且多牵强足成者庚午十月修厅志成综为全淡八景各系七律一首

溶溶新涨水鸣渠,黯淡溪流泼墨如。

一炬犀光劳入照,百重蜃气漫呵嘘。

风尘待浣三千牍,海国谁磨十万书。

解识尺波留混沌,不教至察叹无鱼。

(0)

有感

世衰已道微,风俗自今非。

郁郁向谁诉,斯民叹靡依。

避秦复无地,惆怅焉所归。

徙倚西城下,孤踪吊落晖。

(0)

闻五兄二侄两榇自福州归里不胜怆然

客心故凄楚,重以死丧悲。

同怀既异路,茹痛摧肝脾。

栖魄小西湖,遐予海东陲。

可怜风雨夜,对床杳无期。

竛竮百忧丛,赖有犹子随。

盛年忽短折,老泪惟承颐。

忆昔衔恤奔,闽峤初牵丝。

累岁骨肉惨,都在天一涯。

人生乐仕宦,而我至于斯。

樵川滩巀嵲,旴江濑逶迤。

素旐从此去,故山日近之。

朝来揽青铜,鬓发苍以衰。

恸馀行自念,少壮岂其时。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