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就波提十万偈,偶拈花笑脱言诠。
法华寺里刚留种,来自牟尼忉利天。
衍就波提十万偈,偶拈花笑脱言诠。
法华寺里刚留种,来自牟尼忉利天。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融合了自然与哲学的深邃意境。首句“衍就波提十万偈”,以“波提”象征佛法的广大无边,暗示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仿佛在波涛中汲取了无数的智慧之语。次句“偶拈花笑脱言诠”,借用佛家“拈花微笑”的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越语言的领悟,即通过直观体验而非言语解释来理解真理。这种“脱言诠”的境界,强调了直觉和内在体验的重要性。
接着,“法华寺里刚留种”,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实践,暗示诗人不仅在理论上有所领悟,更是在生活中践行佛法,如同在法华寺中播种,期待智慧的果实生长。最后,“来自牟尼忉利天”,引用佛教中的概念,将诗人置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位置,暗示其精神境界达到了接近佛陀的高度,充满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体现了清末文人对于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叔元不冠椎两髽,萦青绾绿如堆鸦。
䰐鬖远望毛发古,日日惟闻餐暮霞。
吾家公远更清绝,带眼不穿衣不结。
好风吹袂任飘飖,夜夜惟闻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恶,不道农田布龟灼。
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犹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与令同忧。
急呼风马驾云车,二仙方觉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带,一见浮丘望尘拜。
便将凶岁变丰年,谈笑之间作霶霈。
油云虽出南北峰,开端实自浮丘翁。
浮丘诗家老仙伯,故知忧国愿年丰。
邦人一饱谁所赐,父应诏子兄诏弟。
若还此雨后五日,将见索汝枯鱼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