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梦寻西山准上人》
《梦寻西山准上人》全文
唐 / 钱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

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

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èngxún西shānzhǔnshàngrén
táng / qián

biéchùqiūquánshēngzhìjīnyóuzàiěr
chángmènghúnjiànxuěshān

xīnyuèlínshíqiānfēngcuìwēi
yánwàngxīngèngmièyún

juéláiyīngshàngchéngōngshuǐ

翻译
远方秋天山泉的潺潺声,至今仍回荡在我耳边。
我从未在梦中与他相遇,雪山之子的身影未曾显现。
新月穿过树林的缝隙,映照在千座峰峦的翠绿之中。
言语消失后心灵更加宁静,行迹虽隐,云雾却自然升起。
醒来后,发现颈上的尘埃仿佛被功德水洗净。
注释
秋泉声:秋天山间的泉水声。
雪山子:可能指代某位高洁的隐士或圣者。
新月:指农历月初的弯月。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峰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缨上尘:指颈项上的装饰物,象征世俗的尘埃。
功德水:比喻净化心灵的圣洁之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与自然合一的意境。开头两句“别处秋泉声,至今犹在耳”表达了对远方山涧清泉声音的回忆和怀念,这种声音似乎已经成为内心的一部分,不仅是感官上的体验,更是情感上的寄托。

接着,“何尝梦魂去,不见雪山子”一句,诗人通过梦境想要寻访那位隐居的高人,却又不见其踪迹,这里的“雪山子”很可能指的是隐士或高僧,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导师的渴望和敬仰。

“新月隔林时,千峰翠微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新月升起,林间透过树梢的光线勾勒出山峦的轮廓,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瞬间,也是心灵得以安顿的时刻。

“言忘心更寂,迹灭云自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人似乎在说,当语言和思维都停止的时候,心灵就更加宁静,而外界的一切痕迹也随着云烟般的消散,显得无比渺小。

最后,“觉来缨上尘,如洗功德水”一句,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结束了诗篇。诗人在梦醒之后,发现衣襟上沾染的不仅是尘埃,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清洁和净化,这“功德水”的比喻,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修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状态的向往,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朝代:唐   字:仲文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生辰:722?—780年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猜你喜欢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其四

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

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

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

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

我后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0)

咏草

天涯随意绿匆匆,只与牛羊践踏空。

挽著便堪供药味,谁令汝不遇神农。

(0)

舟次横河呈孙季和通守

冉冉归云不自闲,纷纷暮霭已依山。

时光尽入髭须里,行色元非草树间。

旧腊新正能几许,粗衣粝饭试诸难。

吾生所恨长飘泊,又宿汀州白鹭湾。

(0)

紫芝申之有月夜赓唱俾予续之

楼高发兴微,山水自清辉。

有月略窥枕,无风时动扉。

他生嫌火食,投老羡空飞。

安得余卢赵,相从去不归。

(0)

题三高亭

千顷飞花特地寒,又随渔艇泊苍湾。

三高问讯来何巧,趁得冰湖看雪山。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九十九

乌衣巷侧长干寺,暇日閒来看一回。

未觉六朝兴废迹,凄凉先傍眼边来。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