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
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
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
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
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
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
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自然的意境。开篇“毛竹千丛蔽野亭,晓猿惊后乱峰青”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村图景,毛竹成丛遮盖了野外的小亭,晨光中猿猴的惊叫声响起于错综复杂的翠绿山峦之中。接着“汉庭已奏三千牍,周室仍翻十二经”两句,则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和思考,通过古代汉朝与周朝的文献典籍,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
以下“紫殿深沉频视草,缁帷寂寞自飞萤”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紫色的宫殿代表着皇权的象征,而深沉的氛围中频繁观赏草木,以及在幽静寂寞的夜晚,窗纱间偶尔飞舞的萤火虫,都透露出诗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振衣本为苍生起,肯向荀家祇聚星”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古代圣贤荀子的崇敬。这里的“振衣”意味着远离尘世,而“苍生”则象征着大自然;“肯向荀家祇聚星”,则是在赞美荀子哲学思想的同时,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高境、聚焦于心灵修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以及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曲榭浮岚,层台挹爽,远山青到帘前。
几许云林,扶筇步上梯田。
连昌宫苑今何在,趁斜阳、野老能言。却依然。
树影波萦,塔语铃圆。
莱衣供养宜笙鹤,便因山置壁,种竹分泉。
回忆西湖,轻榔荡近鸥眠。
徵来题咏咸名辈,最风华、谢傅金笺。早流传。
洛社园亭,汐社诗篇。
听久无声,看如有影,阴天初夕。搴帷悄立。
早搬移旧床席。
故衫敝袷存留着,认唾点、啼痕疏密。
痛双身成只,昏尘掩镜,暗灯摇壁。踪迹。空追忆。
只苦海匆忙,负伊岑寂。睁睁默默。多时孤坐垂膝。
病中言语分明甚,道爱我、般般爱惜。
这声影、只依稀,老泪怎生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