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玉洞听琴》
《太玉洞听琴》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

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

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

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

(0)
翻译
没有琴弦就无法发声,有了琴弦却常失去真实的声音。
真正的音乐在哪里?只有在陶渊明的心境中才能找到春天般的和谐。
文人的情操已经远离,孔子的讲坛上感叹过去的风尚。
因此,即使桑濮的乐音、郑卫的舞蹈,都带有秦朝的浮华。
谁能想到,在幽深的山谷里,能听到最原始的淳朴之音。
游动的鱼儿跃出春天的水面,清晨的鹤鸣穿越霜寒。
不必羡慕广陵秘曲,这些高雅的艺术都能让人精神愉悦。
注释
无弦:没有琴弦。
不成声:无法发声。
有弦:有了琴弦。
失真:失去真实的声音。
真声:真正的声音。
何所:在哪里。
和陶:像陶渊明那样。
方寸春:心境如春天。
文操:文人的操守。
远:远离。
孔坛:孔子的讲坛。
嗟复陈:感叹过去。
桑濮响:桑濮的乐音。
郑卫波嬴秦:带有秦朝风格的音乐。
幽谷:幽深的山谷。
太古淳:原始的淳朴。
游鱼:游动的鱼。
春水:春天的水面。
鸣鹤:鹤鸣。
霜晨:清晨的霜寒。
广陵秘:广陵秘曲。
怡神:使人精神愉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太玉洞听琴》,是一首描写在太玉洞中聆听古琴之声,抒发对古琴艺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的诗篇。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开篇即提出了一个关于音乐与真实声音关系的哲理,强调了没有弦就无法产生声音,但若是有弦却往往难以触及真正的琴音。这里的“真”指的是纯净、自然而不造作的声音。

“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诗人追问这种理想中的真实声音在哪里,并将其比喻为唐代诗人陶渊明的清新自然之风。陶渊明以其超脱世俗、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文学成就而著称,诗人借此表达对古典艺术中那种不染尘埃、返璞归真的追求。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接下来,诗人感慨于古代圣贤之道已经远去,而后世之人只是一味地重复前人的成就,却无法超越。这里的“文操”指的是文艺、文学的修养,“孔坛”则是对儒家学说的尊称。

“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诗人通过历史上的音乐流派,如桑间濮上之音(传说中古代圣人舜奏琴于桑林濮水之滨,能使动物和谐共处)、郑卫之声(春秋时期的两个小国,以其奢侈放纵著称)和秦代的音乐,来展示中国古代音乐的丰富多样。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诗人在幽静的山谷中聆听到了远古时期那纯净无暇的声音,这里通过对比,更突出了现代声音之不真实。

“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鱼儿在春天的清澈水中自由穿梭,白鹤在寒冷的早晨横飞,而这些都是古琴所能表达的意境。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最后,诗人表示不必羡慕那些隐秘高深的艺术,只要是真正雅致的音乐,都能够让人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愉悦。

这首诗通过对古琴声音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于真实、自然和纯粹艺术美的向往,以及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崇。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集句联

万卷藏书宜子弟;一日过海收风帆。

(0)

挽张之洞联

伟哉为中国开拓万古心胸,举学界军界商界政治界庶务咸新,若谓文德不如武功,悠悠之口,何足恤也;

呜呼伊古来端揆百寮师长,合疆臣使臣枢臣侍从臣一身兼有,岂仅博闻而能强识,蹇蹇匪躬,谁其嗣之。

(0)

巧对太守

白面书生,袖中暗藏春色;

黄堂太守,眼底明察秋毫。

(0)

常山大王庙联

义胆大于身,陷阵推锋,在昔号常山虎将;

忠魂符厥号,兴云降雨,至今冠洮水龙神。

(0)

诗话楼联

百代诗材归品藻;千秋杰阁傍溪山。

(0)

妓院室内联

雪月梅花三白夜;酒灯人面一红时。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