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得遗经绪,宁将曹李夸。
祗应怜末学,亦复愧繁葩。
元气收秋实,荣光烂早霞。
一壶回逝水,津逮有星槎。
探得遗经绪,宁将曹李夸。
祗应怜末学,亦复愧繁葩。
元气收秋实,荣光烂早霞。
一壶回逝水,津逮有星槎。
此诗《孺庐编修再次前䪨二首索和(其二)》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展现了其对学问的追求与谦逊的态度。
首句“探得遗经绪”,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学问探索中,寻觅到古代经典中的线索与精髓,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与敬仰。接着,“宁将曹李夸”一句,诗人以曹植、李白等古代文人为例,表明自己并不以夸耀个人才华为目的,而是更注重于学术的传承与发扬。
“祗应怜末学,亦复愧繁葩。”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后学的关怀与自谦。他认为自己可能只是末流之学,但仍然希望给予后学者以关爱与鼓励;同时,他也自感惭愧,因为面对繁花似锦的学术成就,自己的贡献或许微不足道。
“元气收秋实,荣光烂早霞。”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学问的积累与光辉。秋天的果实象征着知识的收获,而早霞的光芒则代表了学术的灿烂与辉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学问不断积累与发展的期待与赞美。
最后,“一壶回逝水,津逮有星槎。”这两句以壶中倒流的逝水和渡过星河的木筏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学术传承的艰难。然而,诗人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术的火种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得以延续与传播。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全祖望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后学的关怀与谦逊态度,以及对学术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
飞霜委中林,不废长松绿。
惊风振川野,未省劲草伏。
我贫客去尽,君来常不速。
愧君赠桃李,永愿报琼玉。
我性本山林,苦学笔空秃。
骅骝塞康庄,病足顾难逐。
锦文衒华藻,敝褐非所续。
家有五车书,恨不十年读。
济南昔相遇,我齿三十六。
谈谐倾盖间,还往白首熟。
从君饮浊酒,过我饭脱粟。
西湖多菼薍,白昼下鸿鹄。
城西野人居,柴门拥修竹。
后车载鸱夷,下马泻醽醁。
醉眠卧荒草,空洞笑便腹。
疏狂一如此,岂望世收录。
别来今几何,归期已屡卜。
西南有薄田,茅舍清溪曲。
耕耘三男子,伏腊当自足。
君能远相寻,布衣巾一幅。
层云生遥岑,倏忽腾万马。
回飙振高树,少女弄娇姹。
苍茫乾坤合,惨淡精灵下。
天明亦韬光,毋乃龙战野。
须臾万里霖,砰湃动檐瓦。
端如挽天河,千斛罄一泻。
潢流走街衢,陋室漂盏斝。
疾雷无时休,壮士为瘖哑。
书生掩卷坐,颇愧漂麦者。
坐忧滔天来,浩浩失华厦。
吁嗟造化力,妙手谁能假。
阴气划开除,万象了如画。
江山若再造,社鬼争自诧。
天公亦何知,龙驾正鱼雅。
川源日流血,草木染腥赭。
为谢滂沱功,一洗气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