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
《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

欲觅王右丞,还向五字求。

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

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

(0)
注释
前身:指代陶渊明。
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后身:指代韦应物。
韦苏州:韦应物以苏州刺史著称。
王右丞: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擅长诗画。
五字求:指寻找五言诗中的典范。
诗人与画手:比喻诗人具有绘画般的艺术才能。
兰菊:借指高雅的诗歌内容。
芳春秋:形容诗歌如兰花、菊花般清新脱俗,寓意四季常新。
两皆是:指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分身:这里比喻诗画合一的境界。
入流:融入主流文化或艺术潮流。
翻译
前世像是陶渊明,后世化身韦应物。
想寻觅王维那样的才子,还得在五言诗中找寻。
诗人如画家,赏兰菊度过春秋时光。
又怕两者都是,诗画合一,融入世间潮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诗中通过对前世名人的联想和想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书画情怀。

“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两句,用传统的转世想象,将自己与历史上的名人陶渊明、韦应物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崇敬之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高洁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著称;而韦应物则是唐代的书法家,其书法以雄伟奔放闻名于世。

“欲觅王右丞,還向五字求”表达了诗人对历代文学艺术的追寻与渴望。这里的“王右丞”指的是唐代的文学家、书画家王维,其在诗歌和山水画方面都有着极高成就。“还向五字求”则是说诗人希望自己的诗作能够达到五言律诗的艺术高度。

“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一句,将文学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相提并论,用“兰菊”比喻文人雅士之美,表明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希望能够像这些植物一样,在四季中都能保持其独特风姿。

最后,“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则是一种幽默而自谦的说法,表示诗人对自己既要精通文学,又要擅长绘画这一高标准的担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渴望在艺术上的双重成就。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意象和联想,展现了苏轼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追求,以及他对历史名人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秋日过吴氏经阁

谁向空门学布金,新开龙藏树祇林。

衣裁薜荔头陀制,人类莲花不染心。

幡影到溪成梵字,经声出阁总潮音。

氤氲细细灵香散,识得诸天莫外寻。

(0)

九月八日旅中夜怀

秋径花争发,寒灯客自伤。

别家将一岁,明日又重阳。

乡俗谁同与,诗情老未忘。

凉风旧池沼,萧瑟芰荷香。

(0)

瑞香花·其二

拿花簇粉烘晴日,蔼有浓香透远风。

六曲阑干凝睇处,锦笼真似玉为笼。

(0)

金羊灯铭

贤哲勉务,惟日不足。金羊载耀,作明以续。

(0)

钱幼卿朝霞馆诗

远树无烟时,前山未云起。

晞发临东轩,衣裳半身紫。

(0)

吊李白

君不见唐朝李白特达士其人君不见唐朝李白特达士,其人虽亡神不死。

声名流落天地间,千载高风有谁似。

我今诵诗篇,乱发飘萧寒。

若非胸中湖海阔,定有九曲蛟龙蟠。

却忆金銮殿上见天子,玉山巳颓扶不起。

脱靴力士秪羞颜,捧砚杨妃劳玉指。

当时豪侠应一人,岂爱富贵留其身。

归来长安弄明月,从此不复朝金阙。

酒家有酒频典衣,日日醉倒身忘归。

诗成不?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

丈夫襟怀真磊落,将口谈天日月薄。

泰山高兮高可夷,沧海深兮深可涸。

惟有李白天才夺造化,世人孰得窥其作。

我言李白古无双,至今采石生辉光。

嗟哉石崇空豪富,终当埋没声不扬。

黄金白璧不足贵,但愿男儿有笔如长杠。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