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丛宜少不宜多,多后盘根不奈何。
出槛新枝罥冠冕,上阶狂笋碍笙歌。
傍翘野鹤人难画,对酌樽醪日易过。
若更引泉兼雅称,门前咫尺是长波。
疏丛宜少不宜多,多后盘根不奈何。
出槛新枝罥冠冕,上阶狂笋碍笙歌。
傍翘野鹤人难画,对酌樽醪日易过。
若更引泉兼雅称,门前咫尺是长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开篇“疏丛宜少不宜多,多后盘根不奈何”表达了对竹子生长状态的观察和思考,既有对适度生长的肯定,也有对过度繁茂带来的困扰的感慨。
接着,“出槛新枝罥冠冕,上阶狂笋碍笙歌”则是对新发竹枝的生动描写,它们好像要冲破围栏,甚至影响到人行的道路,展现了竹子的活力和生命力。
“傍翘野鹤人难画,对酌樽醪日易过”这两句则转向人物活动,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竹林间对饮,享受自然之美,而不为世俗所困。这里的“傍翘野鹤”可能是指竹林中的鹤,或许是比喻诗人自己的高洁品格,而“人难画”则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难以描绘和传达。
最后,“若更引泉兼雅称,门前咫尺是长波”表明了诗人希望能进一步引领清泉,使之与竹林相得益彰,以此来赞美自然之美,同时也强调了这种境界的深远和悠长。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念。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
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
外邪奸其间,甚于寇抢攘。
守护一不谨,乘间敌益勍。
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
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
羽衣为其徒,识破阴阳争。
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
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
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婴。
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
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
东君行趣装,桃李事如梦。
蝶懒欲息游,莺老不好弄。
残红正可怜,更禁风雨送。
榆荚羞独飞,却恼杨花共。
去年于此时,客食红尘鬨。
眼看豪侠儿,跃马青丝鞚。
美姝舞娉婷,吹箫来紫凤。
开樽六一亭,偃盖飞来洞。
我亦强行吟,诗成和者众。
时序易推移,人事少閒空。
翻思年时乐,已如耳边哄。
清晓坐孤寺,晴曦照华栋。
沙平嘴带鸥,山远腰横蝀。
阅书眼倍明,拈笔手犹冻。
扫地焚甲煎,呼童开腊瓮。
汲井得甘泉,瀹茗试新贡。
短章写我怀,谩遣儿曹讽。
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
更将旧政化邻邑,遥见逋人相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