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哲公禅老二首·其一》
《送哲公禅老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弇   形式: 古风

有鹤青田来,骨傲九秋老。

羽毛鸡鹜间,不复故时好。

吴霜割清梦,一夕落幽岛。

哲乎开士秀,佛路著鞭早。

世累糊空云,一以凉飙扫。

往闻琅琊觉,禅海卷狂潦。

纷纷方袍子,未易艖䑰到。

师如健啖儿,把握攫梨枣。

尔来三十年,方寸不赀宝。

鲸钟人谁识,聊徇众击考。

又作云山行,方将同木槁。

勿学断缘人,时寄新诗藁。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哲公的禅师形象,通过鹤、秋、吴霜、禅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哲公与世俗之人相对比,突出了哲公的高洁与智慧。

首句“有鹤青田来,骨傲九秋老”描绘了哲公如同鹤一般,虽处深秋却傲然独立的形象,象征着哲公的精神坚韧和超凡脱俗。接下来,“羽毛鸡鹜间,不复故时好”则通过对比,强调哲公在世俗中的不同寻常,他的心灵纯净,不再为尘世琐事所困扰。

“吴霜割清梦,一夕落幽岛”一句,用“吴霜”比喻时光的流逝,暗示哲公在时间的长河中坚守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哲乎开士秀,佛路著鞭早”赞扬哲公在修行道路上的先驱者角色,展现出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早年的努力。

“世累糊空云,一以凉飙扫”表达了哲公对世俗烦恼的超越,他以内心的宁静化解了外界的纷扰。“往闻琅琊觉,禅海卷狂潦”进一步描绘了哲公在禅修中的觉悟,以及他如何以禅的力量平息内心的狂澜。

“纷纷方袍子,未易艖䑰到”通过对比世俗僧侣与哲公,凸显了哲公精神境界的独特性。“师如健啖儿,把握攫梨枣”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哲公在修行过程中的坚定与活力。

最后,“尔来三十年,方寸不赀宝”赞美哲公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的内心世界是无价之宝。“鲸钟人谁识,聊徇众击考”表达了对哲公智慧的敬仰,即使像鲸钟这样的深奥之物,也难以完全理解他的智慧。

“又作云山行,方将同木槁”预示哲公将继续踏上云山之路,与自然融为一体。“勿学断缘人,时寄新诗藁”则是对哲公的劝勉,希望他能保持与世人的联系,通过诗歌传递智慧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哲公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精神追求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哲公的深深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刘弇

刘弇
朝代:宋   号:云龙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生辰:1048-1102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猜你喜欢

翰林王学士奉使两川

万里征西频告捷,九重喻蜀正裁书。

忽闻召对浴堂殿,元是亲乘使者车。

井邑凋残经乱后,军城鼓舞拜恩初。

铜梁迢递驱驺骑,玉署深严锁直庐。

星历更须占李合,雪园应恨欠相如。

归来便在三台席,转与交亲礼数疏。

(0)

吴航赴宜兴簿

家住武夷峰,眉间道气浓。

风尘久为客,雷火近成龙。

试吏江城僻,宁亲岭路重。

一廛期没齿,乐土定相容。

(0)

和酬秘阁钱少卿夜直见寄次韵

甘瓜朱李郢醪浓,素绠银床荫碧桐。

赐第旧连丹凤阙,直庐今在未央宫。

承云仙掌延年露,转蕙薰弦解愠风。

此夕蓬山好逃暑,月轩清话恨难同。

(0)

演雅六言二首·其一

觳觫受田百亩,蛮触有宅一区。

蚍蜉戒之在斗,蝇蚋寔繁有徒。

(0)

赠尚献之

老凤苍然姿,雏凤锵然鸣。

一见渠父子,令人英气生。

大尚傲一世,不肯揖公卿。

小尚刷羽毛,势欲追风鹏。

吾州八千士,下笔电雹声。

小尚洒墨汁,一笑万人惊。

姓名登天府,纸价高帝城。

勖哉更摩厉,制胜在此行。

相遭又相别,勿作儿女情。

舟行得秀句,寄我增双明。

(0)

题薰陾中兴庆寿颂

炎晖十叶生太皇,即宋光武赵少康。

皇穹柱折地无轴,再辟三极纪八荒。

与天同仁自同寿,八十万岁登九九。

淳熙天子驾苍龙,春王三朝领群后。

是时雪花晓尚飘,日华飞来雪即销。

玉卮滟海泛椒柏,宝册错锦凋琼瑶。

虞典汉仪照亿世,可无鸿笔描天地。

下帷窥园几代孙,浓墨大书三万字。

点窜封禅典引辞,涂改皇武贞符诗。

珠玑金玉槌作屑,铸出夏鼎仍商彝。

歧阳石鼓鱼贯柳,浯溪石崖非好手。

谁将臣陾中兴庆寿篇,刻之玉版藏名山,何千万年千万年。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